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xiàn)場 宋秀杰 攝
中新網(wǎng)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杰)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
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xiàn)場 宋秀杰 攝
據(jù)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近年來,該市收藏之風十分活躍,僅250米長的金帶街就有20多家古玩店和藝術品商店,無論是常見的瓷器、玉器、木雕,還是郵票、門票、煙斗、紐扣、二胡、石頭、木頭、徽章、火花、小人書、酒罐等,都成了當?shù)厥忻袷詹氐膶氊悺?/p>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xiàn)場 宋秀杰 攝
楊金玲是惠州金帶街千寶齋的董事長,也是此次交流活動的承辦者與組織人。據(jù)了解,她收藏的古玩、玉器、錢幣等藏品達1000多種20000余件。
劉戈日勒,是惠州知名愛國人士,他花費了26年的時間創(chuàng)辦了“鑒證英雄世界徽章軍品博物館”。26年來,他走遍世界各國和中國大江南北,拜訪了許許多多抗日英雄及其家屬,共收集到46000多枚抗戰(zhàn)英雄勛章。每一枚抗戰(zhàn)英雄勛章,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收藏家黎大城已經(jīng)收集明朝至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徽章500多枚。他收藏的“楊四知堂賞銀牌”及“清代銀質徽章”于2007年登上了中國中央電視臺二套《鑒寶》欄目網(wǎng)站。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惠州民間收藏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反映。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xiàn)場 宋秀杰 攝
梁道德是惠州市的一位藏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籃筐、油燈、扁擔、刨子、鏈子、皮包、門牌、湯匙、電話、鐘表等等這些普通人家的生活物品,都是他收藏的對象。
刻光是土生土長的惠州人,十幾歲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銅錢,真正上規(guī)模地收藏銅錢是從1996年開始的。當年東江水位下降,出水了大量古代銅錢?坦饧易|江岸邊,他親眼看到一堆堆銅錢被從水中撈出,于是他也加入到了收藏行列。
當天,來自海內外的收藏愛好者們展出、交流的藏品有古錢幣、徽章、瓷器、玉器、鐵器等,有清代的大煙槍和稍后的銅鎖,也有毛主席像章和塑像,還有各時期的紙幣等。
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惠州市文物收藏家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梅火平稱,此次交流會就是為了給廣大民間收藏品愛好者搭建一個更好的交流學習平臺,促進各地民間收藏品交流,互相學習,增進友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