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地上書寫論文
——記植物病理學專家、廣西大學教授陳保善
廣西新聞網(wǎng)-廣西日報記者 奚振海
他是國際頂尖的真菌病毒學家,曾在植物病毒研究領域創(chuàng)造多個“世界第一”;為幫助家鄉(xiāng)發(fā)展,他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條件回國;他常到田間地頭為農民解決病蟲害問題,被稱為“廣西最有技術含量的農民”。他就是廣西首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廣西大學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保善。
陳保善先后在澳大利亞、美國學習、工作,在低毒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機理以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國際上有影響的真菌病毒學專家。正當事業(yè)處于輝煌的時候,1999年,陳保善響應祖國西部大開發(fā)的號召,辭去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職位,回到廣西大學任教。回國近20年來,他以科學研究為抓手,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和平臺建設同步提升,為廣西大學亞熱帶農業(yè)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起點低、基礎薄的條件下,陳保善作為學科帶頭人,團結和帶領老師、學生埋頭苦干,通過點滴積累,先后建成了廣西第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及植物遺傳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一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廣西亞熱帶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第一個學科型國家重點實驗室——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他領導的重點實驗室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并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入選首批“廣西人才小高地”和廣西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基地。
陳保善治學嚴謹、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作為青年人的導師,在治學方面他給予毫無保留的建議和幫助,其帶出的10余名博士和近50名碩士,不少人已成長為行業(yè)骨干。他還重視本科生教育,每年都承擔本科生課程講授任務,講授的病毒學課程被教育部列為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支持項目。他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倡導本科生早進實驗室,三次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作為植物病理學專家,陳保善的研究與廣西重大特色作物有密切關系。他先后主持國家和地方科研計劃項目和課題30余項,在真菌致病機理、水稻病毒病防控、桑樹病害防控、桉樹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薯類作物高效綠色生產(chǎn)、原料蔗高產(chǎn)高糖高抗黑穗病育種和全程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部分成果已應用到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后獲得6項自治區(qū)科技成果獎勵。他如果不在實驗室,很可能就是帶領團隊奔走在田間地頭,作為一名農業(yè)教學科研人員和植保專家,陳保善時常說,他的論文就應該書寫在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