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焦點 > 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中央媒體大型主題報道 > 滾動大圖 > 正文 |
攜手描繪八桂大地上的美麗畫卷 (2) |
2018年12月10日 17:28 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王念 劉偉 董振國等 編輯:王飛 |
在廣西田東縣祥周鎮(zhèn)百銀村,當?shù)卮迕裨诓墒绽苯窚蕚渖鲜校?1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在位于黔桂交界的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zhèn)陳雙村,毛南族、苗族和壯族群眾呈“品”字居住,相隔不過數(shù)百米,苗族群眾是20多年前從大山深處搬遷而來。苗族群眾沒有水牛、不會種稻谷,壯族、毛南族群眾給他們提供水牛、收割機,教他們種稻谷、種甘蔗、養(yǎng)蠶。 “近年來,砂糖橘行情較好,擅長種砂糖橘的苗族群眾成了‘領頭羊’!53歲的毛南族群眾譚木長說,苗族群眾主動帶著毛南族、壯族群眾一起種砂糖橘,三個民族群眾如同一個屋檐下的一家人。 柳州市魚峰區(qū)大龍?zhí)渡鐓^(qū),生活著壯、漢、苗、瑤等14個民族1500多居民。多年來,每逢節(jié)假日,大龍?zhí)渡鐓^(qū)就舉辦各種聯(lián)誼活動,百家宴是這個社區(qū)各族群眾最喜歡的聚會方式,他們拿出本民族特色美食共享,油茶、糍粑、五色糯米飯……大家坐在一起,一邊嘗美食,一邊唱山歌,幾寰用癖P麗珍說:“在一碗碗油茶、一把把五色糯米飯、一條條酸魚中,鄰里感情和民族友誼不斷增進! 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qū)素有“民族之家”美譽,聚居著壯、苗、瑤、滿、維吾爾族等20個少數(shù)民族居民3800多人。多年來,社區(qū)一直保持著各民族群眾一起過節(jié)的傳統(tǒng),無論是元宵節(jié)、壯族三月三、端午節(jié)還是古爾邦節(jié),大家都歡聚一堂。 為了讓民族團結之樹深深扎根,廣西將民族團結理念融入學校、機關、社區(qū)、企業(yè)、鄉(xiāng)村等;在小學、初中、高中、中等專業(yè)學校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并將相關教材納入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 攜手發(fā)展:矢志同心實干,共建美好家園 在我國唯一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45歲的貧困戶羅東賢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深度貧困的納翁鄉(xiāng)板陽村深山里。近年來,當?shù)卣畬⒖h城“黃金地段”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搬進縣城的貧困戶都可選擇加入合作社發(fā)展獼猴桃產(chǎn)業(yè),或獲得一間門面發(fā)展生產(chǎn),由政府代付租金5年,或接受在周邊企業(yè)安排就業(yè)。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