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幫扶干部給她送來新年慰問品,羅彩英有些不好意思,連聲道謝。廣西新聞網記者周隆富 攝
見到幫扶干部給她送來新年慰問品,羅彩英有些不好意思,連聲道謝。廣西新聞網記者周隆富 攝
廣西新聞網防城港1月31日訊(記者 周隆富)1月31日,農歷臘月二十六。防城港市港口區(qū)王府街道辦沙港社區(qū)的脫貧戶嚴彩英正張羅著過年的準備。羅彩英是一名身患殘疾的單身母親,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女,被認定為貧困戶后,在當地黨委政府幫扶下順利脫貧。
當天上午9時,記者來到羅彩英的家里。這是一間建有近20年的磚混平房,羅彩英在平房外面,搭了一間簡易的棚子,用于存放東西。家里被羅彩英收拾得井井有條。
6年前,羅彩英的丈夫患病去世,家里所有的家務和兩個未成年兒女的撫養(yǎng),全落在了這個身高不足1.3米的殘疾婦女身上。女兒大些,為了給母親分擔,初中畢業(yè)后就輟學,而兒子仍在堅持念書。為了這個家,羅彩英比常人付出了數倍的努力。
國家開展精準扶貧后,羅彩英一家被認定為貧困戶。港口區(qū)黨委和政府,對她一家展開了幫扶工作。
羅彩英因為雙腿殘疾,行走不便,幫扶干部為了她一家脫貧費了不少心思。當地的閹雞很受市場歡迎,而羅彩英也很會養(yǎng)雞,幫扶干部決定通過養(yǎng)雞的方式對其進行扶持。
2016年,幫扶干部向羅彩英贈送了100多只雞苗,又為她爭取了各項補助。那一年,羅彩英出欄了近100只閹雞,每只100余元的價格,讓她收入了10000元。
也是那一年,同樣患有殘疾的兒子初中畢業(yè)了,因為家里困難,羅彩英打算讓兒子在附近打打工就算了。幫扶干部還是動員羅彩英,繼續(xù)讓兒子上學。通過聯(lián)系,幫扶干部給羅彩英的兒子報了柳州一家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的是首飾制作。接照政策,羅彩英兒子的上學費用有國家和防城港當地的補助。沒花什么錢,兩年的學習結束了,羅彩英的兒子順利在柳州找到了一份首飾加工的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3000元。
有了兒子的收入,羅彩英又養(yǎng)有雞,再加上政府的各項補助,她們一家順利脫貧。記者見到羅彩英時,她的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有說有笑,“現(xiàn)在兒子有工作能掙錢了,女兒也嫁人成家了,而我還能養(yǎng)雞補貼一下家用,日子過得是不愁了!蹦壳,羅彩英一家還享受有五保戶的待遇。
臘月二十五半夜,兒子剛剛從柳州回到家里和羅彩英一起過年。家里還沒買什么年貨,張羅完家里的事情后,羅彩英跟還在睡覺的兒子打了個招呼,一個人開著電動車上街買年貨去了。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