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誰來自山川湖海,卻樂得囿于晝夜、廚房與愛。“吃”雖是細枝末節(jié),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前有袁枚談小吃,后有汪曾祺說五味。欣賞和品嘗一座城市的美景與美食,就像在解讀她的歷史和文化。筆耕不輟,廚房不冷。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為您帶來全新的視頻欄目《味道濟南》,帶您走進濟南的大街小巷,在美食中嘗百味人生,在影像里品味道濟南。
一面焦脆三面軟,疙渣形似“三帆競發(fā)”
秘制水煎包的第三代傳人楊勇正在調制餡料
剛調好的秘制水煎包餡料
秘制水煎包被廣大食客贊為“水煎包之王”
文/片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謝瑋 趙業(yè)超 見習記者 范明昱
作為新晉網紅城市,濟南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逛吃”的秘籍就是美景和美食。而說起濟南的地道美食,至尊源秘制水煎包是必不可少。和其他水煎包不同,至尊源秘制水煎包不但有老濟南的獨特味道,還是有故事的“非遺”水煎包。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就走進至尊源,一探這個秘制水煎包的秘密。
皮薄餡多“撮”出濟南特色,秘制調料調出正宗好味
5月17日,記者剛走進至尊源廚房,一陣香而不膩的油煎氣就撲面而來,秘制水煎包的第三代傳人楊勇正在廚房忙碌著。和面、調餡、包制、下鍋,一個個白嫩胖乎的包子從他手中變魔術一般被包好。
水煎包的制作過程看似簡單,但想一口下去吃出老濟南味道,每一步的制作細節(jié)著實要費不少功夫。
水煎包的皮由特精面粉、老面頭加水和勻后發(fā)酵而成,餡料一般包括五花肉、綠豆粉條、韭菜、白菜、薺菜、蕓豆等。需要的調味料更是五花八門,其中最講究的要數秋油(三分之一炸豆腐油、三分之一花椒油、三分之一香油)和蔥椒南酒(蔥椒泥泡入南酒1小時,將蔥椒泌出即成)了。也只有用如此精心準備出來的調料調制,才能做出最正宗的味道。
只見楊勇麻利地將面劑子搟成一張張包子皮,再挖一勺餡料放到面皮里包起來,用手一撮,一個水煎包就包好了!霸劾蠞系乃灏际恰榘印挥屑由线@一撮才能做出最正宗的老濟南水煎包!睏钣赂嬖V記者,包好的包子要撮口朝下煎制。
面皮軟嫩內餡彈牙,疙渣形似“三帆競發(fā)”
開鍋揭蓋、澆上面汁,只聽“茲拉”一聲,平底鍋里水遇油后立馬發(fā)生反應,接著立刻蓋嚴鍋蓋,用中火燜15分鐘,再次刷上一層油,隨后用鍋鏟鏟出,分三排擺入盤內,方可上桌。
新出鍋的秘制水煎包皮薄餡多,疙渣大而規(guī)整,擺放在盤中,猶如三帆競發(fā)。水煎包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內餡卻軟糯彈牙,時令蔬菜配著腌制入味的五花肉,煞是誘人。整齊擺在盤內,讓站在爐灶旁的記者忍不住想一嘗為快。
輕輕咬一口熱騰騰的水煎包,酥脆的表皮在唇齒間發(fā)出輕微“咔嚓”聲響,隨即軟嫩的發(fā)面與彈牙的餡料和著咸香在口中混合,一陣特殊的碳水化合物與菜肉的混合香氣令人食欲大動,巴掌大的水煎包,即使吃飽,還是忍不住想再吃一口
延續(xù)老濟南味道,“水煎包之王”成聚會必備
2000年,楊勇創(chuàng)辦了魯菜名店至尊源菜館。秘制水煎包也得以在此傳承,被廣大食客贊之為“水煎包之王”。2015年,至尊源的秘制水煎包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濟南市非遺研究專家、濟南烹飪協(xié)會榮譽會長張繼平也是至尊源的老食客,對秘制水煎包也是贊不絕口。
“至尊源菜館已經成為了一些老人們聚會的固定場所,經常有‘山友’‘驢友’、同學聚會等一群老人們來店里吃煎包聊天!睏钣抡f,他們每次都會在品嘗完魯菜后點上一兩盤秘制水煎包。
記者采訪時恰巧趕上午飯時間,店內大廳坐無缺席,幾乎每張桌子上都會有一盤“三帆競發(fā)”的秘制水煎包。正在用餐的67歲的郭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平時家庭聚會都來這里,他家的水煎包每次必點,這里有老濟南的味道!
作為濟南名優(yōu)小吃,秘制水煎包傳承至今已有五代,共110多年歷史。秘制水煎包也形成了獨特的濟南地方風味,即可作宴會點心,也可作為隨意小吃。它已經成為濟南傳統(tǒng)飲食文化中的一個優(yōu)秀載體,更是濟南悠久飲食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