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征是一場理想信念的遠征,承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拔覀冎匦略俪霭l(f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直播報道組”來到陜西延安。從吳起縣到子長縣,再到志丹縣,都留下了紅軍勝利的足跡。也是在這里,紅軍生根發(fā)芽,重新出發(fā),將革命推向全國。系列報道《新長征再出發(fā)》今天推出《生根》。
央廣網(wǎng)北京8月10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李行健、溫超)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立秋一過,吳起的黃昏漸漸有了涼意。站在勝利山下,從小在這里長大的劉振華還常常想起父親當年在這里參加的“切尾巴戰(zhàn)役”。
1935年10月,劉振華的父親劉雙林跟隨部隊來到吳起。在與瑞金蘇區(qū)相隔兩萬五千里征程的吳起,透過蒼茫的暮色,劉雙林再次看到了“中華蘇維埃萬歲”的標語。劉振華說,只要講起當年的情景,父親就難掩激動。“我父親長征過來到吳起這里,(看到)都是土窯洞,(墻上)寫個‘中華蘇維埃(萬歲)’‘紅軍勝利’這些標語,就想到當?shù)乩习傩諏λ麄兒軣崆,我父親他們過來穿的都是麻草鞋,這些當?shù)乩习傩站徒o他們拿糧、布鞋!
《到陜北去》這首歌曲,遠征的紅軍戰(zhàn)士從甘肅哈達鋪唱到了陜西吳起,唱到了陜甘蘇區(qū),一路凱歌,一路希望。
除了起伏的黃土梁和山上的窯洞,這里都像極了贛南蘇區(qū)。時隔360多天,紅軍戰(zhàn)士又回到了他們稱之為“家”的地方。吳起縣革命紀念館原館長呂軍說,當時中央紅軍只在吳起停留十三天左右。但就在這13天里,紅軍找到了長征一直想找的落腳點。呂軍說:“當時陜北這塊根據(jù)地比較大,中央紅軍來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就是蘇維埃政府的牌子,中央從馬背上下來落了地,真正算回到了革命根據(jù)地,我們回到家了。(在吳起)這十三天,是和陜北人民共同戰(zhàn)斗生活的十三天,也是革命的轉(zhuǎn)折點!
現(xiàn)在因謝子長得名的子長縣,當時還叫“安定縣”。老紅軍薛應(yīng)德回憶,1935年11月,13歲的他在家門口看著中央紅軍走進瓦窯堡。這座小城,在此后的半年里,成為中國革命的新“紅都”。薛應(yīng)德說:“中央紅軍那時候過來,我還看見了毛主席,來了七十多個人,一個長槍不帶。來的時候都是冬天了,穿得單衣(破破爛爛)。”
在薛應(yīng)德的印象中,那年的冬天很冷。在紅軍到達20多天后,40多名村民趕制出五千多套棉衣,為的就是替紅軍抵擋住黃土高坡上的寒風。王錫牛的奶奶黨玉蘭當年是“縫衣大隊”的婦女隊長。他曾聽奶奶講過,當時他爸爸只有9歲,也跟著跑前跑后,領(lǐng)布料、送衣服。王錫牛說:“組織村里、周圍的婦女開始做,那時候都是煤油燈,連夜趕,我們還問你們(晚上)看得見嗎?她們說已經(jīng)習慣了!
老百姓為什么跟紅軍特別親?96歲的老紅軍白成寶說,除了多年來劉志丹、謝子長領(lǐng)導陜北人民鬧革命,跟陜北人民建立了血肉深情的基礎(chǔ)外,更因為百姓深刻地感受到,紅軍來自老百姓,為百姓辦實事。白成寶告訴記者:“中央紅軍到陜北來,和老百姓關(guān)系好。給老百姓擔水、掃地,老百姓也喜歡。老百姓不擁護,能站住(腳)嗎?站不住。”
沒多久,薛應(yīng)德和白成寶也選擇加入這支“來自老百姓”的部隊。當年,年齡稍大的薛應(yīng)德當上了游擊隊的通信員,而13歲的白成寶成了一名“小紅軍”。
時光飛逝八十余年,提起曾經(jīng)的崢嶸歲月,白成寶仍會舉起手,敬一個軍禮。白成寶說:“我是1936年參加部隊的,那個時候跟著安定游擊隊,那時比較小,才13歲,當勤務(wù)兵。連長帶著打仗,那時候沒槍、沒子彈。槍也不好,(步槍)推一下才響一下!
紅軍就這樣在陜北扎下了根,立住了腳。子長縣文管所所長徐宏偉說,抵達陜北時只剩7千余人的中央紅軍,在瓦窯堡進駐的半年多內(nèi),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近3500名青年報名參軍,曾經(jīng)在中央蘇區(qū)出現(xiàn)的“母送子、妻送夫、兄弟爭相上戰(zhàn)場”的場面再次出現(xiàn)。徐宏偉介紹:“中央紅軍也在這做了大量宣傳,當?shù)乩习傩辗e極響應(yīng),當時那個環(huán)境下,咱們這里就是紅區(qū),肯定是堅守信仰,(很主動地)支持紅軍,平均每兩戶就有一個人參軍。”
陜北,是長征的落腳點,也是革命新的出發(fā)點。呂軍說,打破了敵人對根據(jù)地的圍剿后,紅軍已經(jīng)將目光投向全國!案锩鼜脑瓉淼牧髯叩接辛烁鶕(jù)地,開始研究革命新的起點出發(fā)。革命的大本營要放在陜北,把革命一步步推向全國。”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徐宏偉說,“迅速開創(chuàng)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局面”被確定為革命的新任務(wù),“從瓦窯堡會議上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以后,黨中央為了貫徹落實,把中華蘇維埃工農(nóng)共和國改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從‘人民’這兩個字就能看出,中國共產(chǎn)黨是要爭取更廣泛的抗日民族力量!
從江西出發(fā)的紅軍戰(zhàn)士,已離家萬里之遠;在陜北參軍的紅軍戰(zhàn)士,也踏上更遠的征途。勝利山下,劉振華還記得與父親的對話:出征,為了全中國的解放。劉振華說:“紅軍長征過來,就是勝利了,勝利了就是高興,我父親說他們就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人民,(要把)人民都要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