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廣西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tǒng)和濃厚的紅色基因。從百色起義到左右江革命根據(jù)地的開辟再到長征時期的湘江戰(zhàn)役,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著廣西各族兒女在八桂大地開展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革命歷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奮斗進程中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一山一石一豐碑,一草一木一忠魂。湘江戰(zhàn)役,是紅軍長征以來最壯烈的一戰(zhàn),是關(guān)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zhàn)。無數(shù)烈士用年輕的生命,為長征鋪墊了勝利前進的通途。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痹陂L征途中,關(guān)乎著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zhàn)役就發(fā)生在這里。湘江之戰(zhàn),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敵人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五萬紅軍將士長眠于湘江之畔。時過境遷,重新踏上這條長征之路,85年前紅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共產(chǎn)黨人不畏犧牲的信念仍清晰可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85年前,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的長征從江西出發(fā),無數(shù)的紅軍將士將鮮血和生命拋灑在了艱辛的長征路途中,也將革命的信念和希望的火種播撒在了雪山、播種在了草地,傳遍神州大地。長征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是一次理想信念、檢驗真理、喚醒民眾、開創(chuàng)新局的偉大遠征。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時光荏苒、滄海桑田,而今,中華民族又重新屹立于世界發(fā)展的潮頭,在改革開放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在新時代奮斗的偉大實踐中,面臨著許多“暗礁險灘”和“草地雪山”,也因此更加需要汲取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在新中國迎來70周年華誕和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組織開展“記者再走長征路”更顯意義重大,探訪湘江戰(zhàn)役中紅軍烈士英勇事跡,時刻提醒不忘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用腳步丈量廣西的這片紅色沃土,用雙腳踏尋革命先輩的奮斗之路,用鏡頭和筆觸描繪新中國的壯美畫卷,對于新時代的砥礪奮進具有重要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偉大長征精神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每個人應(yīng)當在堅定理想信念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之路。(王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