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弘建故居向南走50米,從右邊的小巷繞過去,眼前又是一條小巷。
走進狹小的巷門之后,豁然開朗,這里有不少新居夾雜在老宅之間。新居的時尚,老宅的古樸,讓這條小巷有一種別樣的韻味。
老玉林人口口相傳的“糖黏林”祖宅是不是在這里?恰好有一位居民買菜回來,這位名叫林業(yè)忠的居民,得知記者的來意后,高興地說,“糖黏林”祖宅就在這里,他就是“糖黏林”的后人。
“雙桂莊”,見證“糖黏林”三百多年歷史
“糖黏林”老宅坐落在小巷的中間位置。老宅重建后,大門的門墻統(tǒng)一貼上了紅瓷磚,一副對聯(lián)嵌在瓷磚上。
對聯(lián)上書:十德家聲遠,九龍世澤長。橫額為“雙桂莊”!皩β(lián)和橫額都是有故事的!绷謽I(yè)忠告訴記者,上聯(lián)的“十德”是指雙桂莊林氏家族的來祖剛遷到玉林時,一家共有10口男丁,“家聲遠”則是祖輩對后代的期待,希望后代們立功立德立言,壯大家業(yè);下聯(lián)的“九龍”則是說來祖當時共有9個兒子。橫額“雙桂莊”,則是因為林姓的林字,以前一般人都認為雙林成“桂”,所以叫“雙桂莊”。自清朝開始,“糖黏林”所在的這條巷弄也叫“雙桂莊”。
一副對聯(lián),幾乎概括了整個家族的歷史,讓這座大院平添了一種厚重、滄桑的韻味。
“雙桂莊”大門的設(shè)計很有特色,呈梯形,上面是藍色的琉璃瓦,兩邊的屋角飛檐翹角,若飛舉之勢。在門口的正對面,是一個用大理石砌就的“功德榜”,上面記錄重建林敬善堂的捐款人名單。“由于我們的來祖叫林敬善,所以這座老宅就叫林敬善堂! 林業(yè)忠說,由于年代久遠,林敬善堂在10多年前大部分房屋已倒塌,于是在族人的倡議下,大家捐款重修。重修于2011年12月開始,到2013年結(jié)束,歷時兩年完成。
據(jù)林氏族譜記載,明末清初即公元1644年前后,西街林氏的先輩林敬善和他的侄兒林裔華從廣東新會來廣西發(fā)展。林敬善在玉林西街定居后,做糖果生意,通過勤勞肯干和誠信經(jīng)營,家業(yè)不斷得到發(fā)展。特別是在清末及民國期間,西街里的林敬善后人制作的炒米、石瓜糖、糖珠、糖雞等各種糖制品,品種繁多且味道極佳,遠近聞名。當時除暢銷玉林城鄉(xiāng)各地外,還遠銷梧州、南寧及廣東等地,“糖黏林”名號自此形成,“糖黏林”也因此成為玉林人共同的甜蜜回憶,三百多年歷久不衰。
記者看到,重修后的林敬善堂白墻黛瓦,懸山斜坡頂,翹鵝頭,明清時期嶺南建筑風格特征明顯。重修過后的林敬善堂不僅原貌重現(xiàn),它的氣場、文化底蘊都還在,每一個地方,都有歷史沉淀的韻味。這里保留下來的青磚青石板以及以前做糖黏時的石舀,見證了“糖黏林”當初的興旺和繁榮。
重建的林敬善堂,還是當初的韻味
在功德碑上,還刻著林敬善堂的院落示意圖。示意圖中,整個院落的設(shè)計一目了然,可以看出其為三進兩廊設(shè)計。頭廳和二廳之間是一個天井,二廳和三廳之間則是灰沙地坪。左右兩邊分別為廂房和廚房。在最前面則是泥地坪,泥地坪前面又是兩排廂房,還有天井。而大門的入門對面處則是原來炮樓的位置。
“我們按照古宅原來的模樣進行重建,所以,雖然現(xiàn)在看到的是新的大屋,但其實還是當初的韻味!绷謽I(yè)忠說。林敬善堂的設(shè)計與其它古宅不同,第一進大屋是一個“蹦口廳”,寬敞明亮。在大廳后面,是一個拱形門,過了拱形門,是一個灰沙地坪,與示意圖上標示的一模一樣。第二進大屋門前檐階石除了破損部分換成了大理石之外,其余均保留原來的青石板。門口的門框和門檻也全部為原來的老宅保留下來的,除了顏色脫落之外,木質(zhì)仍顯堅硬。門兩邊的門礅也基本保持原貌。
屋頂全部使用琉璃瓦,飛檐翹角還保留原來的形貌。門口上方有一個長方形木格子窗,左邊保留著上下兩個一大一小的木窗,整個屋子處處呈現(xiàn)古樸韻味。
第一進大屋的正門同樣是在瓷磚上嵌著一副對聯(lián):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nèi)再騰龍。橫額為:世澤鼎盛。廳內(nèi)則懸掛著林氏排輩順序?qū)β?lián):敬裔春上芳維華盛顯達,祖宗積德世代受爵升朝。門前青磚青石、門框門檻,均為原古宅所留下,透著濃郁的古樸氣息。
“在重修的過程中,一些原來沒倒塌的房屋,我們一直保持原貌。”林業(yè)忠說。如今,在這座大院里面,還有新建的房子,讓這座大院仍然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糖黏林”留下一種獨特的味覺記憶
在第二進大屋前面的灰沙地坪上,擺放著一只石舀,呈錐形,上寬下小!斑@就是當初做糖黏用的,把糯米粉之類的用料放到石舀后,再用木棍去杵搗!绷謽I(yè)忠說,小時候“雙桂莊”里家家戶戶做糖黏,除了用石舀外,還有一種碓磨。這種碓磨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桿,桿的一端裝一塊圓錐形石頭,下面的石臼里放上準備加工的糯米等用料,另一頭用人踩。“即使是現(xiàn)在,每年臨近春節(jié),原來從‘雙桂莊’搬出去的不少人家仍做米花賣!
“如今,說起‘糖黏林’,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里生產(chǎn)的糖黏!绷謽I(yè)忠說。寒來暑往,歲月流轉(zhuǎn),“糖黏林”留給西街獨特的味覺記憶,無論城市有多少高樓聳立,只要西街里這條小巷還在,那種香甜的味道就永遠不會消逝。
原標題:這里古樸的青磚青石板,還有以前做糖黏用的石舀,見證了一個行業(yè)曾經(jīng)的輝煌——在“糖黏林”老宅 尋找老玉林的甜蜜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