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廣西日報記者 覃偉立
從家到洛清江邊,不過百米路程。12月4日,因為天氣寒冷,黃明龍沒有下河打魚!疤炖,魚都躲到洞里了,打不到!彼f。但他沒閑著,到自家漁船上整理魚鉤。
今年48歲的黃明龍,是鹿寨縣江口鄉(xiāng)江口村漁業(yè)社屯漁民,只念過小學兩年書,在洛清江上打了半輩子魚!拔野忠彩谴螋~為生。我沒有文化,只能打魚!秉S明龍說,“一年能正常打魚的時間只有三四個月。一年下來,我和老婆兩個人打魚有兩萬塊錢左右的收入!
兩萬元收入,基本上就是黃明龍一家的全部收入。因為父母身體不好,加上兒子上學,2015年黃明龍一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以前漁民的生活比較艱苦,住的都是泥房,幾十平方米,家里人多,還得有人住在船上!苯卩l(xiāng)宣委楊運生說,幾年前,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按政策給予補貼,漁民們再自籌部分資金,就在江邊建起樓房,大家都住上寬敞明亮的兩層樓房。在危房改造、醫(yī)療保險、教育資金等扶貧政策的扶持下,黃明龍一家于2017年脫貧。
黃明龍的兒子很爭氣,讀完中專,今年又升讀大專。“兒子畢業(yè)后,不會再打魚了!秉S明龍頗為自豪,自己因為沒有文化,不得不從事打魚生計。
肯讀書,能讀書,有技能,不僅黃明龍的兒子不會再打魚,江口村年輕人打魚的也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到附近的工廠上班。29歲的周山和哥哥就在江口鄉(xiāng)一家工廠做白鐵皮手工,每人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翱粗改冈诮洗螋~很辛苦,收入不高又沒有保障,我們兄弟早早就決定不再打魚了!敝苌秸f!敖诖逵100多戶漁民,后代打魚的只有十幾戶了。”江口村黨總支書記莫紅光說,大多數(shù)漁民的后代,正在告別風里來雨里去的江上打魚生活。
據(jù)介紹,鹿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漁民共17戶。2016年以來,該縣通過基本教育、住房安全、基本醫(yī)療、飲水安全等保障政策的落實,加強就業(yè)幫扶,引導漁民休漁期和家庭其他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yè),提供就業(yè)信息和村級扶貧公益性崗位。同時,對無勞動力、收入無法保障的漁民戶落實綜合性保障等措施,納入農(nóng)村低保對象。如今,17戶漁民實現(xiàn)了全部脫貧,日子越過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