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古老祁連山 巖畫守護人 |
2021年03月24日 11:25 來源:新華網(wǎng) 編輯:王飛 |
這是3月22日拍攝的祁連山。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 攝 45歲的杜成峰出生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一戶牧民家庭。高中畢業(yè)的假期,他無意間在自家牧場發(fā)現(xiàn)刻在巖石上的圖案,被深深吸引。此后20多年,杜成峰在祁連山收集記錄了超過1.2萬幅巖畫,從好奇到熱愛再到堅持,默默守護著這些古老印記。 據(jù)介紹,祁連山巖畫多以狩獵、天象、圖騰崇拜為主題,分布于海拔2500米到3000米的山坳深谷中。 “剛開始條件很苦,自己背著干糧和水進山,晚上就借宿牧民家,進一趟山至少要七八天!倍懦煞逭f。一年中,他有100多天在野外,風吹日曬、挨餓受凍都是常事,還要忍受孤獨。“但真的喜歡巖畫,只要看到巖畫,所有的苦和累就都忘了。”杜成峰說。 缺乏理論知識,杜成峰一有空就往北京、蘭州、銀川的圖書市場跑,他還是大學(xué)圖書館和研究機構(gòu)的?停粵]有專業(yè)設(shè)備,就自費購買相機、GPS、拓片專用紙等。家人的支持也給了杜成峰額外的動力,妻子承擔了更多打理牧場和照顧家庭的責任,女兒一到假期,就和杜成峰一起進山,測量、拍攝、記錄,成了得力的小助手。 2012年,杜成峰被聘為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大河鄉(xiāng)文化專干,在他的建議下,肅南縣文物局開始在一些容易發(fā)生自然災(zāi)害的巖畫遺存點周圍立碑、挖排水溝,并對已經(jīng)考察確認過的巖畫資料進行歸檔整理,形成紙質(zhì)版和電子版資料,巖畫保護逐漸系統(tǒng)化。 20多年和巖畫為伴,杜成峰有一個愿望:“我想建一個巖畫博物館,把整個河西走廊的巖畫都收集起來,讓全世界都看到!”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