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科教 > 2021年童心向黨·清明祭英烈 > 最新資訊 > 正文 |
南寧碑刻由繁至簡,但對逝者哀思不變 (3) |
2021年04月05日 10:57 來源:南國早報客戶端 編輯:韋幸文 |
3 碑文表述 大多數(shù)人已不太講究 年逾70歲的民間刻碑匠鄧左言有30多年的刻碑經驗,在那個手工刻碑盛行的年代,他的手藝在南寧醒漢街上數(shù)一數(shù)二。 鄧左言回憶,過去每逢清明節(jié),一些比較傳統(tǒng)的家庭,會找刻碑師傅幫立碑銘文或修葺墓碑,以此再現(xiàn)家族歷史,讓后輩銘記先人的功績,“一篇50字的碑文,手工雕刻需要一天”。隨著技術的進步,噴砂刻字取代了人工刻碑。如今,市面上更多采用機器刻碑。 在青龍崗等墓園,不少人仍堅持用噴砂的方式制作墓碑。吳海說,有的家庭人數(shù)比較多,有限的碑身上需要刻上很多人名,如果用機器雕刻,在轉筆、提筆等細節(jié)處,容易處理不到位,而噴砂出來的字體,每處細節(jié)都是清晰可見的。 有的家庭在立碑時,才發(fā)現(xiàn)碑身有錯別字,也需要刻碑匠手工修改。鄧左言就曾好幾次受邀到現(xiàn)場改字。他說:“改字的時候,先用砂紙抹平錯字,再重新敲字,一般來說,手工修改一個錯字要花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有時候,傳統(tǒng)的刻碑師傅還需要幫墓主寫碑文。鄧左言說,寫一篇碑文用時不短,由雙方互相商量擬定碑文,這要求雙方都要懂一些古文知識。 據介紹,常規(guī)的碑文一般中間放逝者的名字,右邊刻上逝者的出生年月日和去世的日期以及生平等內容,左下角放置安葬的日期。碑文名字的排位方面,通常是男在前,女在后,兒子女兒排在同一排,女婿、媳婦放一排,孫子輩放下面。 吳海介紹,傳統(tǒng)的碑文在稱呼上比較講究,例如,會以“先考先妣”來表示對已故父母的尊稱。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現(xiàn)在已經不太講究這些,通常就以“嚴父慈母”作為尊稱。過去墓碑還會刻上墓志銘,多是將祖上或自己父母的姓氏姓名、尊輩、功德事跡、家訓格言鐫刻在碑石上以示后人。時下,碑文已經簡化為只記錄逝者生辰、忌日。 “但是,如果先輩是英雄人物,或者是對國家、社會有特殊貢獻的人物,他們的子女也會以碑敘的形式,將逝者的光輝事跡記錄在墓碑上!眳呛=榻B。 4月2日,記者在青龍崗就看到了這樣一塊墓碑,墓碑上的碑文介紹,逝者是新中國首批女警察,后人還將逝者的生平刻成四五十字的墓志銘,以寄哀思。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