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0月3日電 用消毒劑洗手、準備試劑管、用棉簽采集咽拭子、將棉簽放入試劑管中……2日一早,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護士劉琳來到哈爾濱市巴彥縣興隆鎮(zhèn)恒隆花園,為居民做核酸檢測。這些動作,她每天都得重復六七百次。
“我9月21日中秋節(jié)那天接到了支援巴彥的通知。作為一名黨員,我第一時間報名,當晚就到了巴彥縣興隆鎮(zhèn)!眲⒘照f。興隆鎮(zhèn)是黑龍江本輪疫情的“風暴眼”,截至10月2日24時,全省現有本土確診病例83例,主要來自這里。
“戰(zhàn)‘疫’一線,黨員沖在最前面。”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支援巴彥團隊領隊劉佳說,在醫(yī)院的核酸檢測團隊中,“最危險的任務黨員先上,最臟最累的活兒黨員干,我們把這句話落實在了每天的行動上”。
疫情就是命令!中秋團圓之夜,像劉琳、劉佳一樣的廣大黨員干部,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讓鮮艷的黨旗飄揚在戰(zhàn)“疫”第一線。
9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陸群就從千里之外趕赴哈爾濱抗疫一線。她丈夫和她在同一所醫(yī)院工作,為了盡快趕到哈爾濱,她都沒來得及和丈夫當面告別。
陸群是院感防控專家,她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和時間賽跑,作為一名有30多年黨齡的黨員,就要在最需要的地方,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
國慶假期,陸群依然穿梭在定點醫(yī)院,用腳丈量著風險區(qū)域。“保證醫(yī)護人員零感染,這是我們的目標和底線!标懭嚎偨Y出“中高風險區(qū)域人員一律不進定點醫(yī)院工作”“一律接受感控培訓并考核合格再上崗”等“八個一律”,供定點醫(yī)院管理工作人員參照實施。
“我報名!”“我參戰(zhàn)!”“我愿投身最前線,并肩戰(zhàn)斗,逆風而行!”……巴彥縣大批機關黨員主動報名,下沉到社區(qū)、村屯值守,落實包保防控責任,筑起阻擊疫情“防火墻”。
“好的。馬上!”這是在巴彥縣巴彥鎮(zhèn)盛隆國際小區(qū)值守的黨員干部劉建國接起電話后常說的話。連日來,負責組織全員核酸檢測的同時,他還要負責服務社區(qū)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從武漢到巴彥,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基層黨組織拉得出去、頂得上來,成了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健康!拔覀円睾蒙鐓^(qū)衛(wèi)生防疫的‘第一道防線’!标柟馔高^窗花,照在劉建國略顯疲憊但依然干勁十足的面孔上。勒在臉上的口罩,掩蓋不住他沙啞的嗓音。
“您好,進入社區(qū)請配合掃碼、測溫。”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qū)電機新村小區(qū)門口的防疫卡點,一個戴著“疫情防控”紅袖章的年輕身影總在穿梭奔忙。
這位女孩叫張悅,是名“95后”黨員。連日來,綏化市出現與巴彥疫情有關聯的確診病例,張悅聞令而動、值守社區(qū)!懊鎸谰囊咔榉揽匦蝿荩鳛橐幻嗄挈h員,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睆垚傉f。
疫情當前,責任如山。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zhàn)斗堡壘巍然矗立。
12小時內集結完畢,2038名黨員干部下沉……近日,黑龍江省直機關工委迅速組織黨員干部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他們積極響應并下沉到哈爾濱市南崗區(qū)、道里區(qū)、道外區(qū)等5個城區(qū)的515個社區(qū)。國慶假期,他們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只為盡早恢復這座城市往日的興旺繁華。
平凡中見真情,大事前看擔當。在哈爾濱疫情防控一線的街頭巷尾,一群穿著紅色志愿者馬夾的工作人員形成一股股“紅色暖流”。疫情中最鮮艷的一抹紅,溫暖著這座冰城,不斷凝聚起抗疫的強大力量。(記者陳聰、王建、徐凱鑫、黃騰、楊喆、侯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