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林員陸通正在巡護德保蘇鐵。南國早報記者 張文卉 攝
石頭縫長出德保蘇鐵幼苗
“我巡山時休息處的大石頭旁,就長著一棵德保蘇鐵。”10月13日清晨,跟著德保縣敬德鎮(zhèn)撫平村支書陸通的腳步,記者爬上了滿是石頭的郎卡瑪山,這里是德保蘇鐵原生地。陸通是這里的護林員,山上的植被生境相對原始,巡護一次至少要花半天時間。累了,他常常坐在山頂?shù)囊粔K大石頭上,頭頂是德保蘇鐵傘狀的枝葉。
與其他蘇鐵不同,德保蘇鐵莖身纖細(xì)、綠葉修長,遠(yuǎn)看仿佛竹葉,但近看卻是蘇鐵葉。記者發(fā)現(xiàn),德保蘇鐵葉底部朝上的一面有著尖利的鋸齒,讓人不敢輕易觸摸。
1997年7月的一天,德保蘇鐵被發(fā)現(xiàn)并一躍成為珍稀植物,卻給它帶來了厄運。有人從山上挖來蘇鐵制成盆景販賣,或者把蘇鐵種子收來釀酒。短短數(shù)年間,德保蘇鐵由原來的2000余株驟減到600株左右。在德保蘇鐵的8個分布點中,有兩個點被挖光。
深圳仙湖植物園國家蘇鐵種質(zhì)資源保護中心被指定承擔(dān)德保蘇鐵遷地保護研究任務(wù)。2002年,德保蘇鐵的種苗和種子被帶到了該中心進行繁殖培育。2008年4月2日,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野外定植儀式在德保的黃連山—興旺自然保護區(qū)進行。500多株在深圳仙湖植物園精心培育的德保蘇鐵回到故鄉(xiāng)。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