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結果揭曉,共產(chǎn)生5部獲獎作品,廣西作家東西作品《回響》名列其中,這是廣西作家首次斬獲這一中國文學最高獎項,實現(xiàn)茅盾文學獎零的突破。茅盾文學獎的設立因何而來?其含金量有多高?干貨速覽↓↓
茅盾文學獎簡介
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辦,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為鼓勵優(yōu)秀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茅盾文學獎屬國家級獎項,專獎長篇小說,每四年只評5部。
茅盾文學獎獎章。
茅盾文學獎設立背景
1981年,根據(jù)茅盾先生遺愿,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當時決定由巴金擔任評委會主任。此獎項的設立旨在推出和褒獎長篇小說作家和作品。當時規(guī)定每三年評選一次,參與首評而未獲獎的作品,在下一屆以至將來歷屆評選中仍可獲獎。首屆評選在1982年確定,評選范圍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長篇小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是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一覽
截至2023年,茅盾文學獎共舉辦十一屆,歷屆獲獎作家共53位,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