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在精神層面上更好地“老有所樂”“老有所娛”?有人在嘗試時找到歸屬,也有人在追尋時意外收獲了路上的風景。專家介紹,找不準方向的老年人,可以先從發(fā)展興趣愛好開始嘗試。此外,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qū)等場所也有針對老年人的文娛體育活動,老年人可以嘗試走出家門,參加一些活動。
在南寧一公園內(nèi),不少老人正在運動。
他們這樣找到“快樂老家”
老年人該怎么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老家”?兩名已找到自己精神歸屬的老年人,他們的經(jīng)歷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fā)。
幾乎每天早上,今年73歲的周柳萍都會花40多分鐘從江南區(qū)坐公交車趕到南寧市人民公園,和她的老伙計一起打太極拳。閑暇時,她會和拳友們聚會,或者外出參加太極拳比賽,日子過得很充實。
然而,周柳萍剛退休時卻很郁悶:她身體一直不好,頸椎有問題,收入也不高。后來,她覺得這種苦悶的心態(tài)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在別人的介紹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加入到練太極拳的隊伍中,沒想到這一試就堅持了十幾年!懊刻熳卉囘^來是挺麻煩,但是能打太極拳、能見到朋友,我很開心!敝芰颊f。
南寧人民公園的湖心島,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在此跳舞和運動。
71歲的王女士熱愛運動,從退休開始就和丈夫開啟了騎行之旅。如今,她每天都會和丈夫一起騎行幾十公里,既是鍛煉身體,也是愛好使然。他們有時騎到四塘地區(qū),有時會騎到美麗南方;有時會在外面吃飯,有時在騎行路上買菜,再回家做飯。
“我現(xiàn)在每天都在享受生活!蓖跖空f,退休這些年來,她和丈夫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騎過廣西的山山水水,還一起騎行去過井岡山、韶山等地,并曾經(jīng)騎行環(huán)游海南島。為了更好地記錄騎行生活,她還鉆研起如何拍照、拍視頻!昂芏嗳硕疾幌嘈盼乙呀(jīng)70多歲了,騎行讓我身體健康,分享讓我心態(tài)更年輕。”她說。
老年人如何找到精神寄托
廣西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滕潔貞認為,在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政府和社會都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條件和資源。比如,現(xiàn)在街道辦、社區(qū)都有活動場所,還有老年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qū)職校等開辦的培訓班,線上也可以學習音樂、繪畫等藝術。
退休老人上夜校,學習新的技能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精神寄托,建議老年朋友可以從自己的愛好出發(fā),嘗試去學習新的技能,如繪畫、音樂、攝影、網(wǎng)購等都是能豐富精神生活的途徑!彪鴿嵷懻f,在發(fā)展興趣愛好的過程中,老年人也更容易收獲朋友,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
滕潔貞表示,退休老年人也應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與親朋好友保持聯(lián)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這不僅有助于緩解孤獨感,還能增強社交能力。
新竹社區(qū)居委會副主任石榮彬介紹,其實老年人不但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也有為社會作貢獻的愿望。他在多年的社區(qū)工作中發(fā)現(xiàn),讓有能力、有特長、有愿望的老年人更多地參與社區(qū)服務,發(fā)揮自身余熱,他們在奉獻的過程中也會有成就感,心情變得舒暢。
兩名老人舉著手機在公園內(nèi)閑逛。
“線上的一些直播和短視頻內(nèi)容,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網(wǎng)絡平臺也給了老年人更多展示技藝、分享知識的機會,能幫助老年人積極融入和適應社會,但若過度依賴網(wǎng)絡平臺,易讓老年人忽略線下社交和鍛煉活動的必要性!笔瘶s彬說,老年人接觸網(wǎng)絡可能沒有年輕人那么有辨識能力,還是要注意提防網(wǎng)絡詐騙和陷阱。
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部門也在努力
隨著“敬老月”系列活動正式啟動,近段時間,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也非常熱鬧。乒乓球、氣排球、羽毛球等交流活動接連上演。
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副主任盧杰介紹,該中心開設有聲樂、舞蹈、器樂、綜藝4大類48個專業(yè)301個班級,今年老年學員數(shù)量突破萬人大關,招生人數(shù)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很多課程報名都出現(xiàn)了“秒空”。他表示,除了開展老年人的教學活動,他們還設立社區(qū)教學點,以開辦短期藝術培訓班的形式,將聲樂、舞蹈、攝影等課程送進社區(qū),讓老年人在家門口發(fā)展興趣愛好。
在公園里打牌的中老年人。
記者從南寧市老年人體育服務中心了解到,在2022年,“邕城長者運動樂”系列活動就吸引了眾多老年人參與。該中心還計劃在9個社區(qū)醫(yī)養(yǎng)中心開設體育課程興趣班,將最適合老年人的太極拳等培訓班送到“家門口”,引導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
石榮彬表示,新竹社區(qū)也推出了多種活動,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精神生活資源。比如,推行互助養(yǎng)老志愿服務模式,鼓勵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齡老人為高齡、行動不便等老人提供志愿服務,形成一代幫一代、低齡扶高齡的波浪式互助養(yǎng)老的良性循環(huán)。此外,社區(qū)也會定期開展公益講座、文藝演出、各類文體培訓班,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各類民俗活動等,滿足群眾精神文化、娛樂健康的需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