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12月30日,人民網(wǎng)“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誰捧火了“科目三”?》,全文如下——
最近,“科目三”火爆出圈。有網(wǎng)友說“科目三”舞動世界,確實夸張了些,但稱它人氣高漲,出圈出海,還是合情合理的。據(jù)統(tǒng)計,在國內(nèi)的短視頻平臺,其話題播放量達到了近120億;在國內(nèi)受到歡迎的同時,“科目三”也火到了國外,在諸多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老外”也跳“科目三”。
據(jù)報道,“科目三”始于廣西某婚禮現(xiàn)場多人歡歌起舞的場景,后經(jīng)改編和傳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觀看“科目三”視頻,舞者跳時,腳踝內(nèi)翻、扭腰、擺胯、搖花手,配合著動感背景音樂,形成一套絲滑的小連招,讓人看了不禁也想跟著舞起來。
“科目三”為什么如此之火?“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每個人都能分析個子丑寅卯、說得頭頭是道。只要邏輯自洽,都能讓人信服。
“科目三”的流行是源于中國的鄉(xiāng)土文化。更準確地說,“科目三”來自基層,來自群眾,它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也有著最接地氣的特質(zhì)。無論它最早出現(xiàn)的場景,還是它的舞蹈特點,乃至它的精神氣質(zhì),都讓人覺得這個舞蹈是屬于草根的,是有人緣的,是來自火熱的生活,是扎根于群眾之間的,體現(xiàn)的是人間煙火氣。
另一方面,“科目三”帶有很強的感染力,迎合了當前流行表達的元素。它所展現(xiàn)的松弛心態(tài)、樂觀精神,以及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為年輕人所需要、所接納!翱颇咳钡奈枳撕艽肢E、音樂很上頭,整體看很“魔性”,傳遞出的情緒熱烈而喜慶、幽默而輕松,自然很有感染力,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盡管有人嫌棄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對此欲罷不能。
千萬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時機也許隨機,但火起來絕非偶然。應(yīng)該說,包括“科目三”在內(nèi),一切能夠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藝作品,都應(yīng)該火,也會火起來;,是水到渠成,是眾望所歸。
“科目三”能火多久?也許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但是,可確定,那些植根現(xiàn)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即便“科目三”不怎么火了,但還會有“科目四”“科目五”……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