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焦點 > “云說壯美 三月三”網絡名人線下采風活動 > 聚焦廣西 > 正文 |
云說壯美 三月三|采風團走進桂林恭城 體驗恭城油茶感受瑤族文化 |
2024年04月14日 19:29 來源: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 作者:韋澍睿 編輯:陸嬌蘭 |
4月10日至14日,自治區(qū)黨委網信辦組織開展“云說壯美 三月三”網絡名人線下采風活動,邀請區(qū)內外網絡名人走進廣西,沉浸式感受廣西之美。 4月13日,“云說壯美 三月三”網絡名人線下采風活動一行來到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感受瑤族文化,領略廣西多民族交融發(fā)展、“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的美好畫卷。 舂出油茶香,共品瑤家情 當日上午,采風團一行走進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網絡名人在當地體驗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恭城油茶的制作。 網絡名人親自體驗恭城油茶制作。記者 韋澍睿 攝 恭城油茶。記者 韋澍睿 攝 據了解,恭城油茶起源于唐代,是恭城的重要文化符號和品牌,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地域特色享譽八桂。近年來,恭城瑤族自治縣從“優(yōu)品質、強品牌、拓市場、抓推介”四個方面入手推動恭城油茶產業(yè)做大做強。2021年,以恭城瑤族自治縣為核心保護地的《瑤族油茶習俗》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2022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網絡名人體驗恭城油茶制作。記者 韋澍睿 攝制 網絡大V推薦恭城。記者 韋澍睿 攝制 走進恭城文廟武廟,感受民族文化傳承 當日下午,采風團一行來到恭城的文廟、武廟參觀。據了解,恭城文廟是目前廣西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始建于明朝永樂八年(1410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是位于瑤山里的文化殿堂。每年的農歷八月,恭城各界賢達及學校師生都要在孔廟舉行開筆、祭孔典禮。恭城武廟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是廣西現存規(guī)模最大、氣勢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武廟,每年農歷五月十二日,恭城武廟會舉行系列大型民俗活動。 工作人員身著傳統服裝主持活動。記者 韋澍睿 攝 游客游覽恭城文廟,駐足觀看文廟活動。記者 韋澍睿 攝 小小講解員講解“大”故事 當日下午,采風團一行走進恭城瑤族博物館。身著瑤族傳統服飾的“小小講解員”為大家分別講解了瑤族的起源分布、習俗文化等,以及恭城的歷史沿革、發(fā)展成效。講解結束后,現場游客為小小講解員獻上熱烈的掌聲。 恭城瑤族博物館小小講解員。記者 韋澍睿 攝 恭城瑤族博物館小小講解員為觀眾進行講解。記者 韋澍睿 攝 恭城瑤族博物館中展出的瑤藥。記者 韋澍睿 攝 恭城瑤族博物館展區(qū)。記者 韋澍睿 攝 據了解,恭城瑤族博物館通過開辦培訓班,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小小講解員,在博物館的組織引導下,小小講解員在節(jié)假日期間為觀眾提供講解,廣獲觀眾好評,其已成為恭城瑤族博物館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小小講解員秀技能獲得滿堂彩。記者 韋澍睿 攝制 走進“中國月柿之鄉(xiāng)”,體驗瑤族新農村風貌 當日下午,采風團一行來到“中國月柿之鄉(xiāng)”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zhèn)紅巖村,感受紅巖村從賣柿子到“賣”生態(tài)、“賣”旅游的鄉(xiāng)村風貌新變化。 刻寫紅巖村名的景觀石。記者 韋澍睿 攝 采風團一行了解紅巖村月柿產業(yè)的歷史與發(fā)展。記者 韋澍睿 攝 網絡大V打卡紅巖村風雨橋。記者 韋澍睿 攝 紅巖村風貌。記者 韋澍睿 攝 據了解,近年來,紅巖村大力挖掘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勢,開發(fā)了紅巖村4A級旅游景區(qū),發(fā)展了集餐飲、住宿、休閑、旅游產品開發(fā)銷售于一體的鄉(xiāng)村旅游模式。目前,紅巖村已接待了中外游客10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已占村民收入的50%以上,成為開展鄉(xiāng)村旅游致富的典范,紅巖村也在2020年榮獲了“第二批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 點擊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內容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