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40年時光流轉,40年薪火傳承。從一根粉筆三尺講臺,到現(xiàn)在人工智能花樣課堂,廣西的教育事業(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變的是老師對學生、對事業(yè)深沉的愛,以及代代相傳的教育家精神。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今天,我們迎來了第40個教師節(jié),一起聽一聽,不同時代廣西好教師的新“師說”吧!
教師是點亮學生前行的一束光,而有的家庭也會在這束光的照耀下,將教書育人視為代代相傳的共同理想。在南寧,就有這樣一些教育世家,任時代變遷,任教學方式迭代,他們依舊堅持對教育事業(yè)的初衷。南寧市十七中的副校長王彬宇一家就是這樣一個縮影——從他爺爺開始,三代人中有9位老師。三代人傳承的不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一門家風。作為新時期成長起來的教師,已有21年教齡的王彬宇積極推動科技手段在教學中的深度融合,為教育創(chuàng)新注入新活力。
三代為師
傳承的不僅是職業(yè)更是家風
“今年教師節(jié)前,爸爸的學生來看望他,有些人比我年紀還大,讓我感動。”對王彬宇來說,父親不僅是長輩,也是前輩。平時生活中,父子倆會交流一些工作經(jīng)驗!八陶危医涛锢,能聊的主要是學生思想工作。畢竟時代不同了,有時我也會覺得他的教育理念有些‘過時’,但他的一個觀點一直影響著我!蓖醣蛴钫f,2003年他剛當班主任時,年輕氣盛,遇到那些苦口婆心教育仍不改正的學生,偶爾會有動手的沖動!鞍职忠恢碧嵝盐,教育講究方式方法,一旦站在學生對立面,會把溝通這條路堵死。唯有堅持用愛心與耐心對待,才會收獲好的效果。這是他從教一輩子的心得體會,也讓他贏得了學生們的尊重!
為豐富課堂內容,王彬宇在查閱資料。
王彬宇的爺爺是崇左市寧明縣的一名鄉(xiāng)村老師,雖然跟爺爺一起生活的時間很短,但王彬宇依稀還記得爺爺?shù)囊恍┦拢骸耙郧吧顥l件比較困難,但是他還是會主動幫助困難學生。他對學生的關愛深深影響和感染著我們這些后輩!
不停追新
他將現(xiàn)代科技融入課堂
在教學上,王彬宇喜歡琢磨各種新技術,將現(xiàn)代科技融入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他因此成為了學校里技術浪潮的引領者。
2003年,學校買了第一部攝像機,但沒人會用。王彬宇就利用課余時間翻看說明書學習,幫其他老師錄課,參加賽課。后來,學校又引入了多媒體教學工具,王彬宇回憶道:“當時能用電腦和投影儀上課,已經(jīng)是很大進步了,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學生的接受度也高了很多!
王彬宇正在備課。
王彬宇是學校里第一個擁有智能手機的老師,他說:“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錯誤,我用手機拍照,放在投影機上,就能馬上對錯題進行講解,非常方便!
南寧市推行無紙化閱卷后,王彬宇在2013年作為學校代表主動參與學習。他認為,這是教育行業(yè)的一次迭代,老師動動鼠標就能完成閱卷,極大地提高了改卷效率。不僅如此,無紙化閱卷還有大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精準反饋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項技術讓老師不僅能快速了解整體考試成績,還能深入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短板,幫助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提升成績。
近年來,隨著互動智能白板技術的引入,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強了!懊刻谜n的最后十分鐘,是對抗性的電子游戲環(huán)節(jié)。只有掌握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學生才有底氣參加。結果大家爭前恐后地參與,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走神、打瞌睡的同學都少了!蓖醣蛴钸@樣說。
王彬宇正在為學生上課。
言傳身教
保持好奇心才能與學生同頻
在校園里,王彬宇正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年輕一代教師。
“學生對新鮮事物永遠是好奇的,教師也應該保持一顆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接納和利用新事物,才能與學生同頻,保證教學輸出的有效傳達。”王彬宇介紹,目前他正積極研究VR、AR等前沿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希望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讓學生更直觀地體驗物理現(xiàn)象。比如,物理教學里的微觀模型,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多媒體和視頻呈現(xiàn),但始終是平面展示,假如分子的立體模型能夠以AR的形式凌空出現(xiàn),像看電影一樣,學生看起來會更直觀。
王彬宇相信,未來的教育將更加依賴于科技的輔助,老師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技術,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他期待有更多年輕教師加入這一行列,共同推動科技手段在教學中的深度融合,為未來教育創(chuàng)新注入新活力。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