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歐陽予倩、田漢、熊佛西等眾多戲劇人齊聚桂林,舉辦了西南劇展,用戲劇鼓舞民眾抗擊侵略的決心,為桂林留下“戲劇之城”的基因。
八十年后的今天,2024桂林藝術節(jié)如約而至。來自全國的戲劇藝術家、愛好者、游客齊聚桂林,將再現八十年前的盛況。
山、水、洞、石、草劇場里,自然景觀與戲劇、音樂、美術深度融合,營造獨具桂林特色的藝術生態(tài),向世界展現桂林的獨特魅力和無限活力。
一部回望與前行的大戲,已經拉開帷幕。
穿越歷史長河的牽手
今年正值西南劇展八十周年,本屆藝術節(jié)以“回望與前行”為主題,戲劇作品將通過新的演繹方式,體現文化歷史與發(fā)展的傳承關系。
首先是設立“歐陽予倩戲劇獎”,為更多青年戲劇人提供展示風采的平臺,推動中國戲劇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其次,開幕演出是由中央戲劇學院師生排演的話劇《戲劇春秋》,這部八十年前西南劇展的落幕戲,將在本屆桂林藝術節(jié)上演,充分體現了演出者的詮釋:“在歷史落幕的地方重新出發(fā)”。
一幕幕戲劇,一場場展覽,將穿越歷史長河,與八十年前的戲劇人“牽手”。
本屆桂林藝術節(jié)還將邀請廣東、湖南、江西、云南、廣西5個省區(qū)的梅花獎得主,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奉上精彩的戲劇演出。受邀的這5個省區(qū),當年都曾有演出團體參加過西南劇展。
自治區(qū)話劇團帶來的《漓水烽煙》,講述的是歐陽予倩先生在桂林籌建中國第一座專業(yè)話劇劇場,并發(fā)起組織西南劇展的歷史。藝術節(jié)期間,該劇將第一次在其故事發(fā)生的原址上演。
本屆藝術節(jié)上,西南劇展時期珍貴的歷史圖片、文獻、影片、音樂等素材,將以新技術媒介,在漓江水面上進行“西南劇展影像志”影像展演。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和中央戲劇學院邀請戲劇領域專家組成“新十人劇評團”,進行重點劇目的觀摩,并展開即時研討和評論。
不止于戲劇的綜合藝術節(jié)
始于戲劇,不止于戲劇。從本屆起,桂林藝術節(jié)將構建以戲劇為主體,以戲劇、音樂、美術三大門類為支柱的綜合藝術節(jié)。
本次藝術節(jié)展演劇目包含了話劇、戲曲、舞劇、兒童劇等十大類型,一部分是在室內劇場作巡演,一部分在“山劇場”“水劇場”“樹劇場”“洞劇場”“帳篷劇場”中予以呈現。
藝術大講堂也設在兩江四湖的游船上,以全媒體形式進行即時傳播。多個演出團隊也將接續(xù)組合式巡游,還有以“尋境西南”為主題開展的城市尋寶“劇本殺”活動,集逛、玩、學為一體,逛桂林美景,憶西南故事。
今年藝術節(jié)還將開展戲劇美育公益行、戲劇教育課堂教學、親子家庭教育劇場三項內容,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戲劇的種子。
音樂和美術板塊的加入,更豐富了藝術節(jié)的內涵。
音樂板塊以“聽得見的桂林山水”為主題,策劃推出“打造桂林自然之聲”系列活動。創(chuàng)作團隊將采集當地特色植物的聲波,打造“療愈音樂特輯”,舉辦“植物療愈”音樂會和“冥想療愈”音樂會。美術板塊包括戲劇美術展、中國青年舞美展和漓江畫派青年美術作品展三項展覽。
山水大戲即將啟幕
10月23日,記者來到位于七星景區(qū)的華夏之光廣場,只見施工人員正抓緊搭建帳篷劇場的框架,帳篷劇場外觀是一個大型充氣式圓頂帳篷,創(chuàng)新的設計靈感,體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交融。
“帳篷劇場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融入,是目前桂林藝術節(jié)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劇場。”2024桂林藝術節(jié)執(zhí)行方技術總監(jiān)李建興介紹,帳篷劇院高約12.5米,直徑約25米,占地面積大概約490平方米,里面能夠同時容納200名觀眾觀看演出。在這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瑞典、英國等國家的兒童戲劇、音樂偶劇、新馬戲等,將為觀眾特別是孩子們帶來充滿童趣與冒險的視聽盛宴。
連日來,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造型小品、宣傳畫,營造出濃厚的氛圍。
桂林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藝術節(jié)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諸葛亞介紹,本屆藝術節(jié)將繼續(xù)利用好山水資源稟賦,進一步提升藝術劇目與山水場域的契合度,在引入國內外高水準、有影響力的優(yōu)秀劇目的同時,發(fā)布一批文旅融合精品線路,推出針對桂林藝術節(jié)受眾的文旅消費優(yōu)惠政策,“我們熱誠歡迎世界各地的觀眾和游客到桂林,與藝術來一場浪漫的約會”。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查看更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