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媽媽”阿尼帕·阿力馬洪。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覃文武 攝
盡管85歲了,她的眼神依然那么清澈,臉上留著歲月的皺褶,卻綻放著慈愛和幸福的笑容。
眼前的維吾爾族老人,正是“傳奇媽媽”阿尼帕·阿力馬洪,4個民族19個孩子的母親。這些孩子當中,有她和丈夫阿比包收養(yǎng)的漢、回、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10個孤兒。她用無私的愛撐起一個大家庭,讓人深切感受到超越民族、超越血緣的愛。
阿尼帕媽媽教育基地。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覃文武 攝
近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訪團,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青河縣阿尼帕媽媽教育基地采訪;胤譃樯舷聝蓪,共320.75平方米。一樓為阿尼帕的生活居住場所,二樓為“全國道德模范——阿尼帕媽媽教育基地”的展廳。
一口直徑1.2米的大鐵鍋,默默講述著阿尼帕媽媽和這個大家庭的傳奇。
這口養(yǎng)育了19個孩子的大鐵鍋,被稱為“團結(jié)鍋”。
1939年,阿尼帕出生于蒙古國,父親是新疆喀什人。后來,阿尼帕跟隨父親遷回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青河縣青河鎮(zhèn),嫁給了丈夫阿比包。
不料,父母雙親突然相繼離世,她帶著6個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又當姐又當媽。
1963年春天,阿尼帕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鄰居有一對夫妻先后離世,留下3個未成年的孩子沒人管,阿尼帕將孩子接回了自己家。
1977年的一天,一個穿得破破爛爛,渾身惡臭的流浪小女孩哈比扎,被阿尼帕領(lǐng)回了家。之后,得知哈比扎還有3個兄妹,也經(jīng)常在外流浪討飯,阿尼帕把他們迎進家門:“以后這里就是你們的家了!
1989年,漢族村民金學(xué)軍和妻子去世后,留下3個孩子,阿尼帕又把三兄妹帶回了家。
為了撫養(yǎng)10名孤兒以及自己生育的孩子,阿尼帕白天撿麥子、清洗羊下水,晚上給孩子做衣服鞋子。丈夫阿比包,白天在鑄造廠掄大錘,晚上到磚窯里打土坯。沒想到鑄造廠倒閉,他又去當放牧員,白天上山放羊,晚上負責(zé)宰羊。
“父母即便辛苦,也不讓我們兄弟姐妹挨餓、輟學(xué),大家互助互愛,把不同民族19個兒女的心凝聚在一起!卑⒛崤恋拇笈畠嚎惵ぐ⒈劝f。
“母親”是阿尼帕一生的事業(yè)。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覃文武 攝
2009年,阿尼帕70歲生日時拍下的全家福。
在展廳,有一面家庭成員的照片墻。記者看到,一張183人的全家福尤為引人注目。這是2009年,孩子們從各地趕來,只為慶祝阿尼帕的70歲大壽。這張照片在當時廣為流傳,在網(wǎng)上引起轟動,讓人們共同見證了母愛的偉大。
如今,這個家庭四代同堂,加上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的女婿、兒媳,全家共有6個民族200多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團結(jié)大家庭。
天倫之樂。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覃文武 攝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住在一間土坯房里,養(yǎng)育了這些孩子。2012年,為弘揚全國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奉獻精神,青河縣委、縣政府在阿尼帕家原有的宅基地上,投入150多萬元建設(shè)了全疆首個以人名命名的民族團結(jié)教育基地和全國道德模范示范基地。
阿尼帕先后獲得諸多榮譽,其中獲得的全國性榮譽為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1年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助人為樂模范、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她的事跡被拍成電影《真愛》。2020年7月,阿尼帕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幾十年來,阿尼帕夫婦始終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帶動周圍的人。幫助牧區(qū)的貧困婦女住院,幫助失學(xué)女童就學(xué),為牧區(qū)的困難群眾無償提供吃住,給地震災(zāi)區(qū)捐款……在他們身上,閃爍著中華民族大愛無疆、血脈相連、團結(jié)互助的傳統(tǒng)美德,展現(xiàn)了“各族人民心連心”的民族情結(jié)。
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yè)。他們有的當干部,有的當老師,有的當工人,有的經(jīng)商,逢年過節(jié),孩子們總會想方設(shè)法趕回來陪伴老人。
阿尼帕夫婦。
父母的無私大愛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們。在阿尼帕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也都樂善好施,積極幫助有困難的人。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fēng)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苦累,一肩擔(dān)當。在她的家里,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這段《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至今仍在阿勒泰廣袤的大地上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