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焦點 > 向前——廣西云·桂林市縣融媒體同走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特別報道 > 保護及傳承故事 > 正文 |
90后回村擔當紅色講解員 |
2024年11月16日 21:21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見習記者 顧醒航 編輯:吳曉雨 |
“這里原名‘楊氏鼓樓’,建于清朝嘉慶年間,本是當地侗族群眾集會議事和乘涼的地方……”11月14日上午,在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鎮(zhèn)龍坪村的“紅軍樓”旁,身著民族服裝的90后講解員楊雪晴邊走邊為記者介紹。 1934年12月,紅軍渡過湘江后,曾在龍坪駐扎。半夜,國民黨特務為挑撥紅軍和侗族人民的關系,縱火焚燒民房,紅軍奮力滅火,保住了寨子,又將搜捕到的縱火特務在寨里的祭祀場所“飛山廟”審判。為了感激紅軍,當地侗民將“楊氏鼓樓”改稱“紅軍樓”,將“飛山廟”改稱“審敵堂”,F在,兩處建筑都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這個月才開始講,今天是第二次。如果講得不好,還請多見諒!敝v解完后,楊雪晴顯得有些羞澀。 “在你之前,都是誰為游客講解呢?”記者好奇地問。 “之前是我來講。”一旁的村支書吳史俊說。紅軍的故事為村里吸引了不少游客和研學團。遇到沒有專業(yè)講解的游客,吳史俊就會熱情地為他們介紹當年的故事。 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來,該縣加大了對文物的保護修繕力度,為村里找來畫家畫紅色壁畫,又改善了村里的基礎設施,來參觀的人與日俱增!按謇镄枰囵B(yǎng)新的講解員,最好是年輕人!眳鞘房≌f。 楊雪晴是龍坪村人,從小聽著紅軍的故事長大。她2020年大學畢業(yè),考回鎮(zhèn)上當公務員。既有知識,又熟悉當地文化,看來看去,她成了最佳人選。 故事熟悉,但要講活講透,卻不是那么容易!艾F在講起來,總感覺還差那么一點意思!睏钛┣缯f,“今后我要多向黨史專家和支書學習,把這段故事講得更好! 步入龍坪村,一座巨大的中國工農紅軍軍旗雕塑映入眼簾。記者 梁凱昌 攝 龍坪村紅軍長征步道旁的建筑上,畫著展現當地群眾與紅軍相互幫助的壁畫。記者 梁凱昌 攝 在龍坪村的壁畫前,講解員楊雪晴向記者講解紅軍駐扎村莊時發(fā)生的故事。記者 梁凱昌 攝 視頻攝制:記者 王希 出鏡:見習記者 顧醒航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