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焦點 > 壯美廣西·新山海經(jīng) > 特別報道 > 正文 |
壯美廣西·新山海經(jīng)㉚丨“世紀年輪”開枝散葉 |
2025年01月06日 07:55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作者:傅清龍 編輯:鐘瑋 范鈺銘 高雅 |
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傅清龍 “青松誰剪水云邊,夢入頻驚逸史眠。龍起乍疑摩碧漢,鶴歸猶自認南阡……”在明代詩人梁聰?shù)墓P下,這種來自冰川世紀孑遺植物,別有一番風情韻致。 它,就是有著“世紀年輪”美譽的水松。 冬日午后,記者跟隨平樂縣林業(yè)局工作人員,來到該縣沙子鎮(zhèn)保安村委高堆村,一探“世紀年輪”的真容。 水松雄偉英姿。 舉目望去,這株有著180多年樹齡的水松粗壯挺拔,高約10米,樹干有不少扭紋,樹皮粗糙,上面縱裂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長條片。走近樹下抬頭仰望,一簇簇草綠色的線形葉親熱地攀著褐色的枝干,在藍天下隨風而動,像極了年幼的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在撒嬌。 “這株水松的葉子螺旋狀排列,基部下延,主要有鱗葉、線形葉、線狀錐形葉三種形態(tài)的葉片。喏,這是它的果實!闭f著,平樂縣林業(yè)局副局長陳贊平掏出兩顆綠色的松果,其上尖下圓,煞是可愛。 平樂縣林業(yè)局工作人員在護理水松。 “小時候,水松旁邊有個1畝多的魚塘,孩子們都喜歡跑到水松樹下玩。當時,水松長得很茂盛,樹枝還伸展橫跨到樹旁的水泥路呢!”回憶童年往事,今年51歲的村民黎遠建深有感觸。后來,隨著魚塘消失,這株水松的許多樹枝逐漸變枯。 “水松自然更新能力弱,生長需要一定的水濕條件,但種子卻不能在常年水浸的濕地上萌發(fā)成幼苗!睆V西森林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水松保護項目負責人梁永延坦言,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水松的生長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導致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老樹滄桑,世事婆娑。 水松是恐龍時代的物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屬于柏科水松屬,被稱為“植物活化石”。因水松多是呈孤島狀分布,每個分布點僅有零星植株,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中,水松被評估為易危(VU)等級;在《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極危(CR)等級。 從遠古走來,水松對于研究杉科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古植物學、古氣候?qū)W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是國寶級樹種。 目前,全國野外水松有89個分布點,共912株。廣西水松母樹只有7株,主要在南寧市賓陽縣、崇左市天等縣、梧州市蒼梧縣、貴港市覃塘區(qū),以及桂林市雁山區(qū)和平樂縣6個分布點。 如何拯救這一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們給周邊村民普及保護水松知識,并以林長制為抓手,修整水松周邊環(huán)境,盡量讓它的生長環(huán)境與野外環(huán)境相似,讓它生長得更好一些。”平樂縣林業(yè)局森林資源管理股股長林慧杰說。 “村民把水松當作‘鎮(zhèn)村之寶’,給它打營養(yǎng)針,對過往運輸車輛限高,在地面打孔增加雨水滲透,冬天澆水……”沙子鎮(zhèn)保安村黨總支書記劉泳町告訴記者,村民世代與之和諧相處,還將其納入《鄉(xiāng)規(guī)民約》加以保護,讓這株水松健康生長。 廣西林業(yè)局啟動了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廣西水松群落資源調(diào)查和生態(tài)特征研究及遷地保護。2022年10月,廣西森林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派人到全區(qū)水松的6個分布點,對7株水松母樹進行采種、人工繁育,實施了“一樹一策”的救護與復壯措施。 同時,該中心研究人員在平樂縣水松母樹附近適宜區(qū)域開拓一處基地,開展種苗擴繁試驗,于2023年3月播下6000多粒種子,經(jīng)過一年培育,長出700多株幼苗。 為了提高存活率,研究人員篩選出較為壯實的500余株存活幼苗,在南寧、桂林等地與原生境相近且有人管護的單位或區(qū)域,進行了野外回歸工作。 梁永延告訴記者,項目通過水松繁育與野外回歸工作,總結(jié)出一套符合廣西實際的水松繁育方法,為水松的進一步擴繁奠定基礎(chǔ),對有效減緩其野外滅絕風險和恢復種群及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桂林市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里,記者看到,高約1米的20棵水松樹苗,亭亭玉立,長勢良好。 踽踽立千年。如今,水松新生,開枝散葉。 報紙版面截圖。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nèi)容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