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焦點 > 平陸運河風物志 > 融媒報道 > 正文 |
平陸運河風物志㉒|蒼松垂露祭英魂 |
2025年04月13日 09:36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庾琳 梁菡 覃鴻圖 通訊員 陸敏 文/圖 編輯:徐世杰 |
新聞眼世紀工程平陸運河是一條什么樣的河?有人說,它是一條歷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說,它是一條民俗之河、風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景觀、素樸的鄉(xiāng)土人情,賦予平陸運河別樣的人文氣質。 廣西云-廣西日報推出“平陸運河風物志”系列報道,讓您在品讀中,邂逅一方古跡、尋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種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陸運河的前世今生,觸摸強勁的時代脈動。 4月9日的欽州,細雨如絲,輕柔地籠罩著大地。欽江上升騰的薄霧,緩緩漫過五馬路牛圩坡的烈士陵園,在紀念碑門樓前織成雨幕,拂過楹聯(lián)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萬古流芳”的紅底黑字,仿佛為80年前的英魂擦拭歲月塵埃。 蒼松垂露、翠柏含煙。被雨水浸潤的紀念碑如青銅巨劍直指蒼穹,浮雕墻上持槍沖鋒的剪影在水霧中愈發(fā)清晰。 這里長眠著小董起義的9名烈士,紀念碑鐫刻著他們堅貞不屈、英勇就義的革命精神。 清明前后,自發(fā)前來祭拜的機關單位、學校師生、部隊官兵等隊伍和市民絡繹不絕。 前來牛圩坡烈士紀念碑緬懷的人絡繹不絕。 當日,來自欽北區(qū)醫(yī)保局的黨員干部胸戴白菊,在碑前重溫入黨誓詞,聲音混著雨絲飄向天際。“每年此時,我們都來這里緬懷先烈,告慰忠魂!痹摼贮h組書記潘廣招說。欽北區(qū)醫(yī)保局的活動剛結束,欽州市第36小學的“紅領巾”就列隊走來,200多名師生齊聲朗誦,清亮的聲音震落松柏枝頭的雨珠,在青石板上濺起晶瑩的水花。 該校少先隊輔導員劉彥伶說,這樣的傳承,從建校至今從未間斷。 人群邊緣,90歲的黃華權靜靜凝望。他身著灰布衫,目光穿過雨幕,落在紀念碑上,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相信,紅色基因會隨著奔流不息的運河水,把英雄故事傳向更壯闊的遠方! 黃華權是小董起義烈士鄧業(yè)懋(化名陳浩)的學生。小董起義策源地——欽北區(qū)小董鎮(zhèn)聯(lián)保小學堂,是他的母校。 步入該鎮(zhèn)文化路8號門樓,一座法式小洋樓映入眼簾。斑駁的白墻歷經(jīng)風雨侵蝕,兩側門柱上鐫刻的楹聯(lián)“翰墨未成林猶望群賢齊苦習 腥風延遍野勿遺仇敵便偷安”,彰顯著胸懷天下、無所畏懼的血性!斑@是校長朱守剛和老師陳浩所作的校訓!秉S華權說,這里也是小董鎮(zhèn)政府的舊址。 “抗戰(zhàn)烽火中,朱守剛為保貧寒子弟求學,也為掩護地下黨員,在當?shù)叵群髣?chuàng)辦11所聯(lián)保學堂,培養(yǎng)了一大批革命青年,為后來發(fā)動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奠定了基礎。”小董鎮(zhèn)政府宣傳干事梁聰也兼職聯(lián)保小學堂的講解員,對學堂的每處細節(jié)如數(shù)家珍。 “那時我才10歲,陳浩老師教我們國文、算數(shù),印象中,他很愛笑,總是那么的親切。”黃老渾濁的眼里泛起漣漪,思緒飄回1945年的春天,一聲槍響劃破長夜,將他從睡夢中驚醒,當時以為是抓山賊。后來才知,那是起義打響的第一槍。那一槍,開啟了欽縣革命由地下轉為公開武裝斗爭的序章。從那天起,他就再也沒見過陳老師。 欽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征編科科長洪銳華向記者還原了這段悲壯的歷史。 1944年12月,日軍占領南寧后,分兵經(jīng)欽州、合浦到湛江。在日軍進攻下,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人民群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中共南路特委作出了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接到上級指示,欽縣黨組織負責人盧文召集朱守剛、周才業(yè)、鄧業(yè)懋等骨干,經(jīng)研究后決定由朱守剛任總指揮,鄧業(yè)懋為參謀長,發(fā)動進步師生和農(nóng)民組建欽縣人民抗日解放軍。 1945年2月17日凌晨,百余名起義軍戰(zhàn)士突襲小董三如堂不抗日反而壓制群眾的國民黨欽縣國民兵團第二自衛(wèi)大隊,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起義后遭到反撲,在撤退轉移的過程中,先后有13人被捕遇害,其中參謀長鄧業(yè)懋、政治部主任林國興、突擊隊長陳中任等9位同志被秘密殺害于欽江畔的牛圩坡,另有4名農(nóng)民出身的戰(zhàn)士被殺害于小董白墳嶺。 如今,牛圩坡革命烈士紀念碑經(jīng)逐年修繕擴建,現(xiàn)陵園占地9000多平方米,成了人民祭拜英烈的重要場所,建黨百年之際被定為自治區(qū)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受小董起義的影響,1949年6月,黃華權也參加了革命。如今,每當有人問起小董起義的故事,或前來參觀聯(lián)保小學堂,他都欣然參加解說。 時至今日,他耳畔還經(jīng)常回響起那首陳浩作詞、朱守剛作曲的《聯(lián)保校之歌》!拔以谘鹊脑袄锍砷L,我在時代的熔爐里咆哮,用血滋育抗日小戰(zhàn)士,以熱鍛煉建國主人翁……”黃華權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 雨幕低垂,松柏沙沙作響,仿佛無數(shù)英魂在側耳傾聽。紀念碑不遠處,運河工地機聲隆隆,如同奏響時代進行曲。 這盛世,如您所愿…… 報紙版面截圖。 總策劃:劉昆 陳仕平 總統(tǒng)籌:文彩云 統(tǒng)籌:陳丹平 劉斌 駱怡 記者:庾琳 梁菡 覃鴻圖 通訊員:陸敏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