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礎(chǔ)設施完善 教師現(xiàn)代化教學
東蘭縣現(xiàn)有普通高中、教師進修學校、中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初級中學11所,完全小學208所,其中村級完小64所、教學點144所。
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東蘭縣東蘭鎮(zhèn)田洞村好言屯慰問受災群眾時做出“著力夯實山區(qū)教育”的重要批示后,東蘭縣的教育基礎(chǔ)設施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東蘭縣縣城中學物理老師譚東英從事教育工作已有30多年。5月24日,譚老師指著該校物理實驗室的設備說,這套設備是2010年3月份購買的,采用的全是標準型的物理實驗室建設,“以前教學生做物理實驗時都用干電池,現(xiàn)在改用交流電做實驗,教學方便多了。”譚老師說起該校的另一變化則是每個教室都采用了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學校的老師用電腦辦公、制作課件,上課用投影,既生動又形象,學生也愛聽。”
2010年6月,總投資3200萬元的東蘭縣職業(yè)中學整體搬遷工程順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據(jù)介紹,新校址占地面積57000多平方米,新建教學綜合樓、男女生公寓樓、學生食堂等,同時學校還配備學生電腦,實訓用數(shù)控機床、家電修理操作系統(tǒng)、制冷修理操作系統(tǒng)等先進設備。
東蘭縣教育局負責人介紹,該縣的特殊教育學,F(xiàn)有學生46名,只僅有250個平方米的教學面積,“縣職業(yè)中學整體搬遷到新校址后,騰出的校園我們就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址并進行建設,讓更多的特殊孩子能接受教育。”
東蘭縣教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抗旱時期,東蘭縣多所學校嚴重缺水,去年各級部門投入資金320多萬元,興建了學校水池30多座,架接水管62340米,全縣中小學生基本解決了飲水難的問題,“同時還基本實現(xiàn)了寄宿制學校校校有食堂、全縣基本消除了D級危房。”
此外,該縣的“兩免一補”工作也進一步推進。僅2011年春季學期全縣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寄宿生生活補貼共23525人,補助金額共995.75萬元。
在東蘭縣縣城中學的學生食堂處,記者見到當天的學生菜譜中有雞蛋、雞肉、扣肉、肉炒四季豆、肉炒馬鈴薯、炒素菜等,且價格都十分優(yōu)惠。
東蘭縣縣城中學初二學生黃春林告訴記者,她一個學期可領(lǐng)到500元的生活補助。
東蘭縣縣城中學學生食堂5月24日菜譜和菜價。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伍永志攝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