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之戰(zhàn)難以忘卻
回顧整個倫敦奧運會,王毅覺得最難忘的還是那場驚心動魄的中澳之戰(zhàn)。在那場比賽中,中國隊拼盡了全力,卻無奈在點球大戰(zhàn)中落敗,爭取獎牌的夢想徹底破滅。
王毅還記得那天比賽結束后的情景:回到房間后,13個姑娘抱在一起失聲痛哭,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曾經的錯誤糾結,可以說大家的情緒都幾近失控,整個隊伍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中。王毅也在為自己的表現懊悔不已,她是水球隊里游泳最快的一名選手,但那天的比賽她一個中線球也沒搶到,作為隊里的主要射手她甚至連攻門的機會也沒有。“當時覺得很自責,如果自己的表現能好一點,也許姑娘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就不會白費。”
回想起那天的一幕幕,王毅最想感謝的還是隊友。哭過,痛過后,姑娘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大家約定好不要再為過去的錯誤糾纏不清,比賽還沒結束,我們還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與意大利的比賽,實力更勝一籌的中國隊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王毅有兩球進賬。最后一役,與勢均力敵的俄羅斯展開對決,王毅心靜如水,“當時心里沒有一絲的雜念,就只想著奧運會的最后一次比賽要好好珍惜、好好打。”在這場比賽中,王毅把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與俄羅斯的中線球之爭她全面勝出,全場比賽她攻進4球,其中在加時賽的最后1分鐘,她的制勝一球為中國隊鎖定勝局。
從14歲到廣西學習、訓練,這位青島姑娘已經在南寧生活了11年,她把廣西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如果以后不打球了,退役后我希望能留在廣西當一個水球教練,讓更多的人關心水球、了解水球。”
4年等待終迎爆發(fā)
與馬歡歡和王毅相比,王瑩的付出和守候顯得更為不易。王瑩曾經也是場上的一名主攻手,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隊原來的一名守門員退役,身高1.85米、身高臂長的王瑩被教練認為是守門員的最合適人選。此后4年,王瑩從前鋒戰(zhàn)士變成了中國隊一名替補守門員。
作為一名替補隊員,必須忍受的除了不受人關注、默默無聞的落寞,還有也許千般努力卻換不來一次機會的心理落差。從北京到倫敦,這四年間,王瑩是隊里的“全勤生”,也是訓練最刻苦的一個。為了能達到一個守門員所要求的靈活、敏捷的身手,她甚至為此減重5公斤。盡管付出很多,但是她在國際大賽上的出場時間少得用手指數都數得過來。“來倫敦前,就是在上海世錦賽的時候出場過一次,上場兩分鐘丟了兩個球,就下來了。”王瑩記得很清楚。
雖然不能像隊友馬歡歡、王毅那樣成為隊里的核心,但王瑩看得很淡:“我們都是一個整體,不能上場的時候,我會為隊友加油,如果隊里有需要,我能幫上一把,那就是我存在的價值。”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倫敦奧運會,在中俄之戰(zhàn)中,王瑩在主將楊珺發(fā)揮不佳的情況下臨危受命。她用一場令人驚嘆的勝利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全場比賽,王瑩一共撲出了俄羅斯的10次射門,其中一個還是罰的點球,為中國隊建立了最后一道牢固的防線。賽后,中國女子水球隊的中方教練潘盛華對王瑩的表現贊不絕口:“她用多年的積淀換來了今天最完美的爆發(fā)。”
(本報倫敦8月10日電)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