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快評:
值得關注的不是獎牌
8月9日,倫敦奧運會女子水球比賽落下帷幕,實力強大的美國隊奪得冠軍,中國隊以四負兩勝的戰(zhàn)績獲得第五名,沒能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1年的上海游泳世錦賽對于中國女子水球隊來說是一個分水嶺,此前還一直寂寂無名的她們因為一枚意想不到的銀牌而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熱點。1年后的倫敦奧運,她們帶著爭奪獎牌的夢想出征,女子水球被認為是中國代表團最有希望的集體項目。
然而,在本次奧運會上,中國隊最終沒能實現驚喜。因為在點球大戰(zhàn)中落敗,她們被澳大利亞擋在了半決賽的門外,讓人唏噓不已。
沒能奪得獎牌固然遺憾,但冷靜下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上海游泳世錦賽,中國隊能奪得銀牌,有東道主的優(yōu)勢,也與對手對我們實力的重視不夠有關。如今,當奇跡不再,第五名的成績也許是中國水球實力的最真實體現。
其實,對于基礎薄弱的中國水球運動發(fā)展來說,重要的并不是能否奪得奧運獎牌,如何改變水球近乎空白的群眾基礎才是關鍵。據中國女子水球隊的教練潘盛華介紹,去年上海世錦賽后,中國水球運動發(fā)展呈上升趨勢,但即便如此,目前全國開展水球項目的省份也只有七八個,人數不超過500人。后備力量不足、選材捉襟見肘,成為了中國水球邁向更高臺階的最大障礙。這一點,在傳統(tǒng)水球強省廣西身上就可見一斑。目前廣西僅南寧和柳州設有水球隊,參與的人數男女加起來也不過50人。而反觀這次奧運會冠軍美國隊,全國大約有3萬人參與水球運動的練習。兩者的差距又豈止是比賽場上的一兩場輸贏可以體現的。
與美、澳等國水球運動發(fā)展根植于深厚的群眾基礎不同,中國水球運動從無到有完全是“奧運戰(zhàn)略”的選擇。在這種戰(zhàn)略下,也許能在一段時間內創(chuàng)造佳績,但當體制優(yōu)勢催生出的一批精英球員離場之后,我們的優(yōu)勢還能持續(xù)多久呢?
閃亮的成績也許能贏得大家一時的喝彩和掌聲,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運動項目自身的發(fā)展軌跡。對于水球,我們現在亟須的不是一枚獎牌,而是對今后發(fā)展模式的更理性的思考。(本報倫敦8月10日電)
上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