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故事在接力中閃光
俗話說,少來夫妻老來伴。妻子的過早去世,使楊進美獨自肩負起服侍岳母的重擔。他的孝老愛親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十里八鄉(xiāng)的人,一些婦女托媒人傳話愿意嫁給他,一位鄰縣的婦女甚至慕名前來毛遂自薦。楊進美也想找個伴,以便能更好地照顧岳母起居,對來人他似乎沒有什么條件,但他會對每一個來的人都要求道:“只要有我在,就不能讓岳母受一點委屈。岳母已經這么大年齡了,不管她態(tài)度如何,都要笑臉相對,以此打消她長年臥病在床的痛苦與寂寞,讓她的晚年盡可能地多享一點暖意和幸福”。他的這個“苛刻”要求卻把不少人嚇退了。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楊進美清晰地記得自己的親母、繼母的生日,每到這兩個母親的生日,他都會前去祝壽,有時實在是走不開,他也會托人送上壽禮,幾十年來從未漏掉過一次。記得有一次繼母生日,天下著大雨,遲遲不見他到來,前來賀壽的親朋都說不等他了,可繼母堅持要等他到后才開席吃飯,她說:“進美我了解,如果他回不來,就一定會托人給我?guī)口信的。”果然不久楊進美便在雨中出現了,母子情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如今社會上有啃老族、棄老族,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還時有所見,楊進美的例子對這些人是個很好的鞭策與教育。他曾經債務纏身卻沒有向政府和社會伸手,樂觀堅強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友善地對待親人的精神,為我們這個紅色文化村弘揚傳統(tǒng)美德、構建和諧民族村寨增添了光彩。我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塘洞村瑤族同胞唐斌如是稱贊楊進美。
“德不孤,必有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受感動的塘洞村人自覺地向楊進美學習,并給予他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遭遇了類似情況的趙勛明、趙業(yè)海,兩家對癱瘓在床的母親、父親的照顧,無微不至。同楊進美一樣,他們也成了村里有名的孝子。同時,楊進美的事跡也感染著在外工作學習的同鄉(xiāng)人和愛心人士。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閏華博士寒假回家,相邀自家兄弟到楊進美家里探望。他說,一是為了表示對家鄉(xiāng)孝老愛親榜樣的敬意;二是讓楊進美的善行義舉得到支持,感覺到社會的溫暖;三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積蓄正能量,多為社會服務。遠在加拿大留學的劉楊回鄉(xiāng)探親時也去楊進美家探視慰問。南寧學院副院長陳雄章教授聽到楊進美孝老愛親的故事后十分感動,專門托人帶去慰問金,表示在2014年暑期期間將前往學習慰問,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動愛心募捐活動,讓這種平凡的好人感到不孤獨。
談到今后的打算,要說楊進美沒有擔憂和困難那是不真實的,畢竟今年已經56歲了,體力也大不如前,但面對未來,陽光自信的楊進美還是充滿期待。他最大的愿望是將房子建設得更好一些,讓岳母生活得更舒心;找個善良的知心伴侶,一來可以解決給岳母洗澡等難題,二來可以騰出手來放心去打工掙錢,讓岳母生活得更好;同時,也希望家庭的困難不要影響到在外打工的兒子,希望兒子能早日將媳婦娶回來,讓這個家庭更加完美幸福。
上一頁 |
第 [1] [2] [3] [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