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廉世明在介紹館藏的綠柱石飾品。
這串珠飾中的兩顆淺藍色晶體,被重新認定為海藍寶石。
這串珠飾中的4顆海藍寶石,曾被長期誤認為是淺藍色水晶。
20多年前,合浦縣漢代墓葬群出土的一批飾品,直到最近才被驗明正身
考古學家和文物專家都錯了
“水晶串珠”是最古老綠柱石
●這一發(fā)現(xiàn)將我國出土綠柱石的年代往前推了約1600年
●它們也是合浦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站的有力證據(jù)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龔文穎/文 見習記者 陳羽/圖
上世紀90年代,合浦縣漢代墓葬群出土了一批飾品。由于鑒定技術限制,當時這批飾品被鑒定為“水晶”。20多年后,來自中科院的兩臺高科技儀器為它們“驗明正身”,重新鑒定為綠柱石。這些珍寶是我國目前最古老的綠柱石飾品,也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盛況提供了新的佐證。
1
當了20多年“水晶”
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6串晶瑩剔透的彩色珠子靜靜躺在展柜中。珠子呈水滴形、立柱形等,風格迥異于中國的傳統(tǒng)珠寶。雖然距今已有2200多年,其切割工藝、配色等比起當今時尚珠寶仍毫不遜色。
這些珠飾旁,曾經長年放置著如下說明牌:“三色水晶串珠”、“各色水晶串珠”、“淺藍色水晶串珠”。它們出土于合浦縣一些東漢或西漢時期的墓葬,墓主人非富即貴。例如,一串“三色水晶串珠”的原主人是東漢早期的徐聞(今屬廣東湛江)縣令、合浦人陳褒。
“三色水晶串珠”于1990年在合浦黃泥崗漢墓出土,串珠上有4顆漂亮的淺藍色晶體,琢成圓柱形,最小的一顆也有花生米大。“當時的文物與考古學家都認為這種淺藍色相當少見”,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廉世明說,這幾粒晶體最后被鑒定為“罕見的淺藍色水晶”。
“水晶串珠”的名頭掛了多年,也曾受到懷疑。2002年,南寧舉行“中國南方古代玻璃學術討論會”,與會代表到博物館查看了這些串珠,覺得它們與水晶、透明度較好的鉀硅酸鹽玻璃珠飾相比,在形狀、透明度和色調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別。
想“驗明正身”,又很為難——彼時,便攜式無損檢測儀器還比較缺乏,將這些珠寶長途運到外省檢測,有一定風險;取樣分析,則會對珍貴文物造成破壞。
這塊心病,一擱又是10多年。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