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父親時,趙文強女兒會一個人靜靜翻閱父親記事本。廣西新聞網(wǎng) 記者陶媛攝
縣城模范丈夫樸素生活 計劃退休30年專心陪家人
如果說“扶貧路”是趙文強一個人的征途,這條征途上也凝結(jié)著他家人不計得失的奉獻。
覃干鸞告訴記者,和趙文強結(jié)婚20多年,他在山里跑了20多年,20年算下來在家的日子不到幾年,覃干鸞說她自己是“進門門里沒人,出門門外沒人”,以前想得太苦了也只能拿出丈夫的照片看看,不忙的時候通個電話。想見見不著想打電話沒人接的記憶,又何止一次。有一次為了給村民做思想工作趙文強熬夜到凌晨才回家,山里沒信號,心急的覃干鸞撥了無數(shù)個電話。
2006年,有意向調(diào)回縣城工作的趙文強看中一套132平方米的商品房,然而5萬多元的首付卻讓他感到為難。礙于情面,妻子覃干鸞一個人去信用社貸款,得知情況的信用社工作人員難以置信:“沒聽說一個鄉(xiāng)鎮(zhèn)書記買房還要貸款付首付的。”此后,趙文強一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用來還房貸和供女兒上學,覃干鸞的收入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幸福因稀少而倍顯珍貴。趙文強對家人的每一點細微處,都流淌著這個情重意重的瑤族漢子的摯愛。每次出遠門他都會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千叮嚀萬囑咐;隔段時間和妻子一起去趟市場,買好一個月的大米,帶上些菜和水果;每天晚飯后跟妻子一起散步;陪女兒練車考駕照、監(jiān)督女兒背誦并默寫《弟子規(guī)》、寫毛筆字,教她接人待物;老領導請他喝酒,他第一次赴宴就說“以后不要打擾我,我要跟家人團聚,以后說喝酒由我來約時間”……
為了扶貧,趙文強從來都是以最優(yōu)的質(zhì)量標準用錢。但是到了自己的身上,他是能省就省。“他一直說只要全家人不生病就好,不講究吃穿。”說這話時,覃干鸞眼里有淚,“他給了我和女兒很多的愛,我們一家人很幸福。”她說丈夫送過她兩件禮物:一個銀手鐲、一個翡翠手鏈,雖然加起來價值不過400塊,但她戴在身上就歡喜。建黨90周年,參加縣里合唱團的覃干鸞被通知要求戴銀項鏈,她的為難讓趙文強愧疚得心頭流淚,“一條銀項鏈都沒買得起給你,苦了你了。”善良的女人搖搖頭。
扁擔挑水兩頭擱,兩頭難兼顧。趙文強對家人的愧疚或許是他半輩子都無法徹底釋懷的。在他給自己定的“用30年的時間堅持做的幾件事”的退休作息時間表里,他寫道:身心健康是退休后最為根本的事;約老伴一道,規(guī)則生活,恒心持久,必有所得;讓孩子們放心無牽、安心做事,是對孩子們最大的支持和關愛。記者看到,從每天6點起床至晚上11點休息,他的時間分為鍛煉、看電視新聞、喝茶、上街買菜做飯、練習寫字、音樂活動(笛子、口琴、電子琴)、上網(wǎng)關注時事、休閑散步、同女兒通電話與老伴聊天……這簡單的一字一句里,蘊滿了多少情、苦、愛。
“莫副主任回南寧,(我)處理工作文件。”這是趙文強的絕筆。今年正月十五晚上,趙文強在2014年日歷對應的“元宵節(jié)”一欄寫下他這一生中最后一行文字,把筆放進筆筒后,靠在椅子上永遠告別了瑤山的山山水水父老鄉(xiāng)親,年僅45歲……
“文強啊,你開這個玩笑太大!”妻子覃干鸞明明還清晰地記得,丈夫趙文強去世的前一晚還跟她說“一輩子好好地過”。如今,趙文強離開了,留下銀行卡里的2500元,除了扣出每月800多元的房貸,還有未打給女兒的1000元生活費……
從趙文強離開那天起,覃干鸞開始在給丈夫的信和日記里寫思念:老公,昨晚我和女兒視頻,我控制不了,我哭,歡也哭,我跟她說:我們要給阿爸爭氣,把阿爸的精神發(fā)揚好,還要好好活著。我們想你!……在那本日記本里,還有妻子替丈夫?qū)懡o自己的一首歌:《趙文強在天堂送給他愛妻的一首歌》——別哭我最愛的人/今夜我如曇花綻放/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你的淚液挽回不了的枯萎/別哭我最愛的人/可知我將不會再醒/在最美的夜空中眨眼/我的夢是最閃亮的星光/是否記得我驕傲地說/這世界我曾經(jīng)來過/不要告訴我永恒是什么/我在最燦爛的瞬間毀滅……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5] [6] [7] 頁 |
(支持“←、→”鍵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