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法治中國砥礪奮進
——從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
新華社記者 鄒 偉 季 明 方 列
生機勃發(fā)的春天,正是揚鞭奮蹄的時節(jié)。
2015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廣納睿智之言,共促良法善治。從人民大會堂的璀璨星燈之下,到各個分組審議的會場之上,也因此呈現(xiàn)出新的履職氛圍——更多的法治關注,更深刻的法治思考,更堅定的法治信仰。
法治,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大會全程,更向世人昭告:法治中國,從這里開始新的遠航。
生動體現(xiàn) 集中檢驗——
全面依法治國邁出新步伐
3月8日上午,是今年大會專門安排審查預算草案的時間。代表們最直觀的感受是:今年的“國家賬本”比往年更厚、內容更詳盡、透明度更高,不僅有3本政府預算草案、5本部門預算草案,還有1本彩圖版《政府預算解讀》作為參閱材料,通過圖表、漫畫、微信等多種形式幫助代表更好地理解政府預算。
“這充分體現(xiàn)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的法律要求,也保障了代表的審查監(jiān)督權力。”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財政廳廳長胡強說。
監(jiān)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重要職權,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xiàn)。代表們行使法定權力的生動場景,在大會期間時時可見——
“今年的預算報告里,沒有找到教育支出4%‘紅線’的承諾,是不是意味著教育投入會減少?”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朱雪芹表示疑慮。兩會期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解釋讓她吃下定心丸:在現(xiàn)階段,教育仍是重點支出。
“政府提到的帶薪休假在計劃報告中怎么沒有體現(xiàn)?”審議計劃和預算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當場提出意見。幾天后,蔡繼明就拿到了發(fā)改委的正式回復,“帶薪休假”將被寫進計劃報告。
處處講法律,事事有規(guī)范。翻開提交大會審議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法”更是最突出的關鍵字:
——一年來,共審議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個法律解釋。
——一年來,共聽取審議“一府兩院”13個工作報告,檢查4部法律實施情況,開展3次專題詢問、4項專題調研。
——一年來,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及時對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普選、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設立國家憲法日和烈士紀念日等重要問題作出決定。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梳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各方面工作的新成效、新進展,“制”令人印象深刻:
——要求扎緊財政預算管理制度這道籬笆,責成有關方面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認真整改、嚴肅問責。各被審計單位整改問題金額1062.5億元,挽回和避免損失33.9億元,根據審計建議制定完善規(guī)章制度3122項。
——針對制約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深層次問題,強調要健全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體制機制,提高新農村建設規(guī)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包容性,健全財政、金融支持的長效機制。
——針對“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反映的部分節(jié)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進度滯后的問題,提出要下更大決心、作更多努力,把節(jié)能減排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強化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發(fā)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對此深有體會。去年,他4次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討論立法問題。“常委會每次開會討論必邀代表參加。有立法議案之后,還會把法律草案在網上公開,向全社會征求意見,這都是民主立法的體現(xiàn),并且已經形成了機制。”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家法室主任武增說,今年全國人大還會建立更多實現(xiàn)公眾有序參與的制度,比如建立立法專家顧問制度,探索建立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制度等,以更好地匯集民意、集中民智。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