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焦點 > 美麗南方·廣西 > 探秘之美·幽隱玄機 > 正文 |
柳州"考古記者"或發(fā)現(xiàn)"桂南會戰(zhàn)檢討會"主會場 (4) |
2015年06月28日 07:03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駱南華 編輯:利雪娟 |
看實地:或找到了湮沒的舊會址 為驗證自己的判斷,王劍要找這個“柳州大橋機械化學校”到底在哪里,學校內有沒有一個大巖洞。 6月9日下午,王劍在洛維園藝場原保衛(wèi)處干部楊秋元及同事的帶領下,將目標鎖定在距離“第一會場”6公里多的廣西地質職工醫(yī)院內的一個大巖洞。該巖洞位于山腰,洞口前正是一片很大的開闊地,與陳德謙在《中國戰(zhàn)車史》中提到環(huán)境相符:蔣介石在檢討會結束后,曾“坐在洞口平壩的藤椅上”觀看了山下大操場上一個營的蘇式戰(zhàn)車演練,大橋村內,也只有這個巖洞及洞口前方才具備開會、演練的條件。 6月11日下午,南國早報記者跟隨王劍、柳州市抗戰(zhàn)研究的文物學者、柳州市韓國臨時政府抗日斗爭活動陳列館的溫其洲主任、柳州市戰(zhàn)爭史博物館館長李春雷等人,前往大橋村進行實地考證。 這個疑為桂南會戰(zhàn)檢討會主會場的大巖洞,就在廣西地質職工醫(yī)院內的后山上,周圍被茂盛的樹木掩蓋,在山腳下根本看不到。 上到山腰,記者一行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巖洞,站在洞門口一個平壩,山下大約有10多平方公里的開闊地一覽無余。溫其洲介紹說,根據史料記載,廣西地質職工醫(yī)院在內的這一片土地,都是當時陸軍機械化學校的范圍,洞口對面兩三公里遠的一排石山腳下,就是校部所在地。在巖洞內,王劍還發(fā)現(xiàn)近20米高的巖壁上,有可能是安放橫梁的石坑,與記載洞內搭建3層樓的情況相吻合。 在現(xiàn)場環(huán)境與所有史料記載都相符合的情況下,溫其洲、王劍等人斷定,這里就是桂南會戰(zhàn)檢討會的主要會場舊址。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