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科教 > 桂風壯韻 壯族三月三 > 要聞 > 正文 |
三月三假期第一天 南寧各大場館迎來人流小高峰 |
2016年04月09日 06:55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作者:黃占玲 編輯:利雪娟 |
三月三假期第一天,南寧各大場館迎來人流小高峰 碰彩蛋 繡香包 原來這么好玩 自治區(qū)博物館文物苑里,人們手拉手跳舞聯歡。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占玲/文 何學俏 徐天保/圖 核心提示 昨日是三月三假期的第一天,記者走訪南寧市各大場館發(fā)現,不少場館都迎來了人流量的小高峰。而幾乎所有的場館也都適時推出了許多寓教于樂的民俗游戲和文藝展演。據廣西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介紹,該館推出的碰彩蛋、舂糍粑等特色活動就非常受歡迎,“這些活動不僅有趣,而且只要深入了解就會發(fā)現,其實傳統(tǒng)文化一直在我們身邊”。 玩刺繡 香包繡球做法現場教 “想要將一個香包繡好,對于初學者而言,最起碼要花四五天的時間。”譚秀仙說。作為一名刺繡能手,她有著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的美譽。昨日,譚秀仙受邀到廣西圖書館展示民族技藝,并現場教授大家如何制作香包。譚秀仙介紹說,香包內裝的是壯族特有的香草,除了有淡淡的香味外,還是戀人之間相互饋贈的佳禮。香包上的圖案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花草,但必須要自己一針一線繡上去,這樣才能真正代表內心的情意。 當天,廣西圖書館還請來了廣西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趙小梅,教大家如何制作繡球。趙小梅告訴記者,在繡球上刺繡非常講究寓意,比如繡蝴蝶必須要繡夠兩只,寓意成雙成對,而繡花草則最好能夠繡蘭花,代表吉祥如意,如果要繡鳥兒,則可繡燕子,代表燕子歸來。想要將一只繡球完全繡好,初學者需要花上1個月左右的時間,“慢工出細活,只有一點點地去繡,最后做出來的成品才能彰顯繡球的美。”趙小梅說。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