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鮑盛華
正月初三晚上7點,長春火車站,始發(fā)于烏魯木齊的T301列車停靠在站臺邊。列車的最后一名旅客早在一個小時之前已經離開。這時沒有下雪,但外面堆積的雪被凜冽的寒風吹進站臺,在地面上凝結成一層薄冰。
一輛調車機從不遠處駛來,車輪摩擦鐵軌的聲音劃破寂靜,讓站臺顯得更加空蕩。調車機在距離列車的第一節(jié)車廂只有半米時停穩(wěn),一個矯健的身影一步踏到站臺,又迅速跳到鐵軌上,鉆進車底。沈陽鐵路局長春站運轉車間副主任朱躍文告訴記者:“這位就是我們長春站最讓人放心的工長!”
列車與調車機之間狹窄的空隙里,微弱的光亮映出一個緊皺眉頭的臉龐,雙眼緊盯手里正在對接的車鉤和軟管,目光專注、嚴苛。他叫于明光,長春站運轉車間一班的調車長。
今年47歲的于明光,一臉樸實的笑容,一身整潔的工裝,棉帽子,棉手套,肩挎對講機,看上去精神抖擻,穩(wěn)重踏實。他從事的調車工作,就是把進站的火車推送至車庫檢修,始發(fā)前把車編排好拉到站臺!罢f起來簡單,干起來真是千頭萬緒,一點差錯都不能出!敝燔S文說。
調車機像舊式的火車頭,車身邊緣的圍欄與車廂之間的狹窄走廊,是調車機運行時調車工唯一能站的地方。即使刮風下雪,他們也不能進車廂,因為要在這個走廊上觀察信號和路面情況。
于明光與調車機“打交道”已有25年,每逢春節(jié)都面臨著比平時更為繁重的工作,幾乎沒有與家人多待幾天的機會。和許多奮戰(zhàn)在一線的鐵路人一樣,他的意識里,黃金周節(jié)假日屬于別人,不屬于自己。當旅客抵達終點站、奔向親人的時候,于明光當天任務的“終點站”還很遙遠;在人們走親訪友的大年初三,于明光只有和對講機那頭的同事對話,與設備和工具“握手”,完成兩個時段的工作:凌晨1點到8點,下午6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
“今年我運氣不錯,大年三十那天正好沒輪上值班!”于明光說起3天前與妻子和女兒一起過除夕,臉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悅。這是這個春節(jié)讓他最高興的事,因為以前他經常在除夕夜上班。不過,正月初一上午7點半,于明光已經和同事一起準時到達工作崗位,整裝待發(fā),迎接新一天的工作任務。
春運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假期和團聚,但在空蕩蕩的站臺上和冷冰冰的車庫里,春運意味著奮戰(zhàn)和分離,一項又一項任務,年復一年……
“于師傅,這樣的工作煩心嗎?”記者問。
“怎么會煩呢,你想想,大家與親人團聚時說的每一句‘新年好’,都有我們的一份功勞。”
在短暫休息的時候,于明光許下了新春第一個愿望——輪休當天不要下雪。因為那樣就不用帶領工人們去鐵路上除雪了,他能早一點帶著妻女去看望住在德惠市的父母。他說:“這一天我已經等了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