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科教 > 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 > 圖片窗 > 正文 |
"壯族三月三"廣西各大場館精彩活動等你參與(圖) (3) |
2017年03月31日 07:52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 作者:朱映伊 黃占玲 黃麗秋 編輯:利雪娟 |
廣西圖書館: 非物質(zhì)文化傳承人授技藝 想學刺繡最好從平繡學起 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黃占玲)由廣西圖書館舉辦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在3月30日拉開了帷幕,當天,廣西圖書館請來了廣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制作繡球、香包的技巧,并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據(jù)廣西工藝美術(shù)大師、南丹水族馬尾繡手工技藝傳承人譚秀仙介紹,她從13歲就開始制作香包、繡球,會13種繡法。提起制作香包的技巧,她稱關(guān)鍵是要心細,初學者可以先從平繡學起。 據(jù)譚秀仙介紹,對于壯族人而言,香包不僅有驅(qū)邪祈福的作用,還可以作為心愛之物送給心上人,讓心上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平安健康。不同的香包圖案也包含了不同的寓意,比如老虎獅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惡保平安;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征兩性相愛、交合、生育;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堅貞甜美等。此外,香包的繡法有很多種,其中馬尾繡是最復雜且費時最長的一種繡法,是水族現(xiàn)存最古老、又最具生命力的一種技藝,被稱為刺繡中的“活化石”。在制作馬尾繡時,需要取馬尾做芯,用手工將白色絲線緊密地纏繞在馬尾上,使之成為類似低音琴弦的預制繡花線,接著還要進行盤繡、填繡等各種復雜的步驟。一個如巴掌大的香包使用馬尾繡的繡法,大概要花去幾天時間才能完成。 當天,不少讀者現(xiàn)場跟著譚秀仙學習刺繡方法。對于如何繡出好作品的建議,譚秀仙認為初學者可以先從簡單的花紋樣式學起,且剪面料的時候,一定要均勻,這樣制作出來的繡球、香包才好看。此外,還可以從最基礎(chǔ)的平繡學起,平繡指的是用直線組成的繡法,該種繡法簡單又大方,比較容易上手。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