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鄉(xiāng)龍甲村龍滿屯62歲的楊彩春,是一名退休村支書,一個普通農家婦女。她不但孝敬好家公家婆,而且把這份孝心傳遞給村里孤寡老人。37年來,她以女兒的名義默默照顧孤寡老人,為老人端屎倒尿,喂飯擦藥,無怨無悔,她以大愛為曲、用無私作詞,譜寫了一曲響徹大地的“孝老愛親”贊歌。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大意是,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這句話用在楊彩春身上再合適不過。多年來,楊彩春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默默地悉心照顧孤寡老人,在瑤山家鄉(xiāng)傳為美談。作為村支書,作為家庭婦女,她都用身體力行的言行,闡釋了“孝”的深刻內涵,給村民和自己的家庭樹立了榜樣,用孝愛的力量引導和傳承了好家風。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睏畈蚀盒⒂H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雖然家庭條件艱苦,被失智老人打罵,甚至為照顧老人積勞成疾,但是她并未因此而放棄,而是選擇了善良和忍耐,選擇了默默奉獻。我們應該以楊彩春為榜樣,學習她傳承孝道、關愛老人的傳統(tǒng)美德,學習她吃苦耐勞,真心實意孝親敬老,演繹孝親敬老的感人故事。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愛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歷史上,漢文帝劉恒親嘗湯藥、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等孝敬老人的佳話傳頌至今。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特別是當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增多,讓孝親敬老蔚然成風,已成為社會的共識,亦是時代的需要。人人都孝親敬老,家家都崇尚孝愛文化,不僅有助于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而且將有助于推動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讓孝親敬老蔚然成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加強老年人產(chǎn)業(yè)發(fā)展,加強宣傳引導孝親敬老的社會風尚,樹立和表彰更多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推動孝親愛老文明風尚建設。此外,子女要經(jīng);丶铱纯,給父母特別是“空巢”老人帶去更多精神慰藉。家風的傳承重在家教,家中長輩要自覺給下一代做榜樣,用實際行動做好孝親敬老,形成良好的孝愛家風,從而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保障,病有所醫(yī)”,親人陪伴在側,共享天倫之樂。(覃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