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3月3日電(記者王爍)正月十五的?h古城內(nèi),處處鼓聲陣陣、彩旗飄揚。高蹺、秧歌、花船、竹馬、龍燈、獅子、背閣、頂燈、鉆火圈、武術、腰鼓……各社區(qū)(村)的社火表演隊紛紛亮出拿手好戲,游客們邊走邊看邊叫好。
只見頂燈表演引來里三層外三層的游客圍觀,表演者頭上頂著一個小海碗,碗里放著一截正在燃燒的蠟燭,前傾、后仰、伏地、翻滾、站起……一系列動作過去,小碗仍穩(wěn)穩(wěn)地置于頭頂上,喝彩聲、掌聲不斷。
正沉浸在頂燈絕技中,突然聽到前方有人喊:“高蹺撲蝶了!”只見一群踩著高蹺的社火演員,去追逐另一名高蹺演員手中的“蝴蝶”,一個個高難度的跳躍動作可謂驚險刺激。
廟會,因廟而興。?h正月古廟會,自然也不例外。據(jù)《大伾山志》記載,?h正月古廟會萌芽于后趙開鑿伾山大佛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h民間社火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最初是人們用來祭祀神靈,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的朝拜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戲劇中的人物、音樂、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漸成為當?shù)孛癖娮詩首詷返拿袼孜幕顒印?/p>
?h古廟會從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歷時月余。2014年,?h正月古廟會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今年已近60歲的齊先生告訴記者,小時候父母常帶他到?h趕廟會,后來長大了,總覺得每年不過來轉(zhuǎn)一圈兒過年就少點什么似的,因此只要不是有事兒走不開,每年他都會到?h古廟會上轉(zhuǎn)一圈兒,感受這過年的熱鬧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