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時政頭條 > 正文 |
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
2018年12月04日 22:26 來源:人民網(wǎng)-文化頻道 作者:宋子節(jié) 編輯:陳麗婕 |
近四旁,統(tǒng)泰華衡恒,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包伊瀍洛澗,三臺風雨作高山。松柏蒼翠,峰嶺巍峨,位于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jīng)千年歲月,古樸雅致,溫潤依然。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歷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場所。五代后周時改為書院,成為儒學活動中心。北宋時期,嵩陽書院是程顥、程頤長期從事學術活動的地方,逐漸成為宋明理學的學術重地。然而因書院位于中原腹地,屢遭兵燹,“其地忽興忽廢、忽盛忽衰,自唐、宋、元、明以迄今,茲政不知歷幾年所!彪m然戰(zhàn)火頻生,嵩陽書院始終弦歌不輟,從公元934年至1905年改制為小學堂,講學活動持續(xù)了970年。 流傳千年的不僅僅是書院的建筑,更是其中氤氳的文脈精神。弘揚尊師重道精神的“程門立雪”即發(fā)生于此!耙蝗找婎U,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睏顣r為不打擾正在休息的儒師程頤,便在雪中長立,以致大雪及膝。 其實早在1081年,28歲的楊時已拜在程頤兄長程顥門下求學問道。學成南歸之日,程顥目送楊時下山時意氣風發(fā)的背影,不禁慨嘆:“吾道南矣!”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