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柳州訊 近日,柳城縣龍頭鎮(zhèn)瓦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彭其左一早拉了一車甘蔗尾葉到加工點出售,立馬“變現”了60元錢。從上個榨季開始,他利用空閑時間撿甘蔗尾葉到附近的青貯飼料加工點出售,一個榨季就有近萬元收入。
柳城縣是全區(qū)農業(yè)大縣和糖業(yè)大縣,今年該縣甘蔗種植面積53.36萬畝,預計進廠原料蔗可達243萬噸,產生甘蔗尾梢和蔗葉27萬噸。以前,該縣蔗田里產生的甘蔗尾葉多直接堆在地頭,或自然腐化,或采取直接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不僅浪費還給當地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去年11月,龍頭鎮(zhèn)率先引進農作物秸稈利用項目,建立青貯飼料加工廠,利用甘蔗尾葉加工青貯飼料,甘蔗尾葉搖身一變成了寶。
據柳城縣蓮花山農業(yè)公司龍頭鎮(zhèn)加工點技術主管唐元建介紹,現在村民們已經養(yǎng)成習慣,每天收工時順便把剛砍下的甘蔗尾葉送來,每天收購的甘蔗尾葉有30-50噸。目前公司在龍頭鎮(zhèn)和六塘鎮(zhèn)共建設青貯飼料加工點4個,日處理100多噸甘蔗尾葉,青貯飼料日產量達100噸左右,產品遠銷廣東、湖南、貴州、江西、云南等省份。
在村民們眼里,被大家當作“廢料”的甘蔗尾葉可以“變成錢”,不失為一條增收的好路子。彭其左就瞄準了這一點,除了把自家的甘蔗尾葉收集起來運到青貯飼料加工點,還利用空閑時間,把其他農戶沒空收集的甘蔗尾葉拉到加工點出售:“一天拉兩三趟,最多一天四趟,每車一噸左右,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
據了解,柳城縣還將引進項目和企業(yè),將甘蔗稈葉加工成板材,預計蔗葉秸稈年處理量可達25.77萬噸,相當于處理45萬畝甘蔗產生的秸稈蔗葉。屆時,柳城縣轄區(qū)秸稈蔗葉綜合利用率可達85%以上,當地蔗農和貧困戶可增收3000余萬元。
(雷 昕 張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