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6月6日電(記者梁軍、李杰)記者從甘肅省慶陽市水土保持管理局獲悉,通過開展生態(tài)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截至2019年底,當地年流入黃河泥沙量減少6997萬噸,降幅超過40%,這也是近年來慶陽市年入黃泥沙量首次降到1億噸以內。
慶陽市地處隴東黃土高原,屬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qū),是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上世紀80年代調查數據顯示,慶陽市年入黃泥沙量達1.684億噸,占黃河流域入黃泥沙量的10%,占甘肅省入黃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慶陽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副局長盧東平說,過去水土流失嚴重,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洪水造成的滑坡、坍塌等地質災害以及高溫、干旱、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經常發(fā)生。近年來,慶陽市持續(xù)推動“固溝保塬”、流域綜合治理等生態(tài)治理工程,有效減少水土流失。
盧東平說,2019年初步測算結果顯示,全市森林覆蓋率從1993年的11.3%提升至目前的25.83%,植被有效恢復,年可減少入黃泥沙量699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