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夏
昔日晴天灰塵揚,雨天泥濘難行的泥沙路變成了平整通達的水泥路;狹小簡易的泥土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新磚房;撂荒的土地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農地;籃球場、文化舞臺、標準化衛(wèi)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貴港市港北區(qū)奇石鄉(xiāng)六馬村在精準脫貧工作的推動下,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六馬村是港北區(qū)深度貧困村之一,位于偏遠的達開水庫庫區(qū),農戶分散居住在各山腳、山腰甚至山頂。第一書記楊建軍剛駐村時,天晴騎電動車顛簸難行,雨天后路爛得只能走路,一腳泥一腳水。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六馬村先后修通了25.6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建三面光水渠2條約2160米,修建橋梁2座43米,安裝路燈約150盞,建設了村屯文化活動中心6座,村容村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今年48歲的貧困戶劉革領家享受了危房改造補貼,住進了新房,孩子上學還有補助。去年他家養(yǎng)了100多只瑤山雞,獲得5000元的產業(yè)獎補,他在合作社務工年收入近萬元。
駐村工作隊及村干部多次到外地考察,于2018年6月成立港北區(qū)榮創(chuàng)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主要種植藥用粉葛、廣金錢草等中草藥,目前種葛根100多畝。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指導貧困戶種植、提供勞動崗位等方式帶動貧困戶50多戶增收。到2019年底,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由原來的189戶785人降至4戶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