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卸載貨物。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廖玉娟 攝
永東物流車。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廖玉娟 攝
廣西新聞網靈山10月18日訊(通訊員 廖玉娟)近年來,靈山縣石塘鎮(zhèn)大化村以黨建為引領助力脫貧攻堅,積極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優(yōu)化調整幫扶措施,全村2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闖出了村集體經濟發(fā)展的新路子。
引項目 壯大集體經濟
大化村是“十三五”貧困村,一直以來無產業(yè)、無資源,,村集體經濟為零,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為此,駐村第一書記曾芝達四處奔波,多方爭取,為大化村引進多個項目。
今年5月7日,大化村和靈山縣永東物流有限公司順利簽約,簽約的成功意味著大化村集體經濟每年將增加7.5萬元。該項目依托村民合作社產業(yè)基地的“物流——運輸”物流中轉站,預計能夠解決80人就業(yè),就業(yè)者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出租土地的村民一年租金不低于2.5萬元。
大化村積極發(fā)揮村黨組織作用,通過黨支部把貧困戶和合作社聯結起來,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在黨委政府的牽引下,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目前,已有19戶貧困戶與靈山縣萬康生豬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進行簽約,每戶入股1000元即可每年分紅300元,同時基地還為貧困戶提供一定的就業(yè)崗位。
大化村還先后發(fā)展涼粉草馬鈴薯種植基地、土地流轉、路燈建設、柑橘種植等項目。這些項目的發(fā)展,實現了大化村村集體經濟的“零突破”,年收入達到13.7萬元,取得了階段性成功,推動大化村從全面脫貧走向鄉(xiāng)村振興新階段。
強黨建 夯實基層基礎
“2014年以前大化村還是個落后村,黨員帶動能力弱,現在在鎮(zhèn)黨委政府、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的帶領下,支部有了凝聚力,大化村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村容村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贝蠡逯Р繒浐坞H標說。
抓好黨建促扶貧,是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第一書記曾芝達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時堅持黨建引領扶貧,圍繞“黨建+鄉(xiāng)村振興”,黨支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開設政策宣講以及技能培訓,把先進的種養(yǎng)殖理念灌輸到貧困戶大腦,讓他們向先進黨員看齊,向典型看齊。
“現在我們村的黨建工作夯實了,黨組織內生動力提高了,支部每個月開展的‘兩日一爭’主題黨日活動我們都積極參加,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引領作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贝蠡逯Р奎h員范炳娟,將黨的先鋒帶頭作用貫徹到底。大化村在實施水泥路硬化項目過程中,因道路需要占用農戶私地,十幾年來水泥路都未能如愿修通。范炳娟只能挨家挨戶去串門,將心比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步一步地轉變村民觀念,最終一條平坦筆直的水泥路得以出現在村民面前。像范炳娟一樣的黨員還有很多很多,近年來,大化村黨支部多次獲得了縣、鎮(zhèn)“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大化村黨支部抓好黨建促扶貧,把貧困戶的難處看在眼里,把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落到實處。
促致富 鞏固脫貧成效
“2015年我還是貧困戶,在村黨支部和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的幫助下,我養(yǎng)起了雞,他們給我提供技術支持,幫我查閱資料找銷路,指導我如何規(guī)避市場風險。我的雞也越養(yǎng)越好,2018年我就脫了貧,現在我農忙時種植優(yōu)質稻和柑橘,平時就繼續(xù)養(yǎng)雞,日子越過越好啦!”大化村脫貧致富小能手何成說。
在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的幫助下,何成的妻子解決了入戶問題,辦上了殘疾證,獲得了低保。2017年在危房改造中,何成一家從危房搬進了136平米的平房,去年自個還加建了二層,一家住上了小洋房!昂纬赡軌蛎撠氈赂,離不開國家的扶貧政策支持,離不開扶貧工作隊和幫扶聯系人的奔波勞碌,最重要的是離不開他的勤勞和實干。”這是村民對何成的認可。他雖然年近七旬,但不等不靠,通過養(yǎng)殖500羽雞、種植優(yōu)質稻和柑橘,家里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像何成一樣通過勤勞的雙手致富的貧困戶不在少數,在黨支部和第一書記以及工作隊員的帶領下,大化村貧困戶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貧困戶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發(fā)展的路徑,依靠政策幫扶和個人努力,主動脫貧。
如今,大化村的產業(yè)發(fā)展越來越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一幅展現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