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3月5日電 題:“仙俠女”的獨竹漂闖世界之夢
新華社記者羅羽
白紗遮面,白衣加身,長發(fā)飄飄,江河水面,有美一人,手拿一篙,腳踩一竹,歌舞翩翩,隨風而去……
這,像不像古代的仙女?
頭戴冠冕,身穿錦繡,腰懸彩帶,高峽平湖,有美一人,手握長竹,猶擎長槍,單腳踏竹,閃轉騰挪,隨波遠去……
這,像不像古代的俠女?
美人與美景,相得益彰;仙氣與俠氣,頓生情長。這仙女和俠女,乃同一人,其名楊柳,現(xiàn)年24歲,貴州省遵義市人。
她手拿長篙,腳踩長竹,滑行水面,翩然而動的瀟灑“武功”,是其自幼與奶奶學習的絕技,喚作獨竹漂。
有關她的視頻上傳到抖音等平臺后,瀏覽量迅猛增長,高逾千萬。有的視頻還火出國門,傳播到了海外。
楊柳所練獨竹漂,是發(fā)源于赤水河流域的黔北民間絕技,其自帶的“江湖氣”為之增添了不少仙俠色彩!俺嗨氈衿痹2009年被列入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年輕的楊柳是少數(shù)傳承人之一。
楊柳幼時身子瘦弱,為強身健體,7歲時,其身為遵義市游泳協(xié)會會員的奶奶教她學習此項絕技。一年四季,不論冬寒夏暑,未曾間斷。
楊柳回憶,這項水上絕技對一弱小女子來說練起來比較困難。單腳踩單竹,就算竹竿固定在空中,都具有不小挑戰(zhàn),何況是浮在水面。再加上她“身輕如燕”,有時連竹竿都踩不下水去。
爬上竹竿,嘗試站立,掉落水中,又爬上竹竿,嘗試站立,復又掉落水中……如此反復,歷經多次失敗、挫折后,她才逐步掌握門路。
最令她難受的是冬天刺骨的河湖水,夏天熾膚的炎炎日,一度讓她想要放棄。其實,打小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楊柳之所以愿意學習,只因奶奶喜歡。她說,奶奶到住所附近的河里練習獨竹漂時,常常帶著她。
楊柳喜歡的是跳舞,3歲起便與舞蹈結緣。小學畢業(yè)后,她進入一所舞蹈學校,“舞藝”漸強。不過,由于身材瘦小,學校里的節(jié)目表演她總是排不上。后來,奶奶提示她,不如嘗試把獨竹漂和舞蹈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番新花樣。
獨竹漂變身獨竹舞?難度陡增。既要在獨竹竿上穩(wěn)如泰山,又要在起舞時呈現(xiàn)出靈動、輕盈、美好。
練,再難也得試試。只不過這一試,就試了好幾年。
楊柳最后不僅能把舞蹈跳好,還融入了更多“舞藝”,民族舞、芭蕾舞、現(xiàn)代舞……為了讓舞蹈更美,面容姣好的她還穿上當?shù)孛缱宓壬贁?shù)民族服飾。三者結合,相得益彰。
朋友提醒她,何不拍下視頻傳到網上?如此,既能讓更多的人欣賞到獨竹漂、傳統(tǒng)服飾及舞蹈三者融合之美,又能推動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推廣。
一語點醒夢中人,傳承、傳播傳統(tǒng)民間文化,正是楊柳所想。2020年,她入駐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臺后,發(fā)布的視頻引起強烈反響,粉絲大漲,不少粉絲希望她穿上漢服等傳統(tǒng)服飾表演長袖飛揚。
于是,楊柳化身為古代仙俠女子,白衣如雪、紅衣勝火、粉色衣裳燦若海棠……她手舞足蹈,一帶一袖,一顰一笑,展仙風,露俠氣,把獨竹漂和傳統(tǒng)服飾、美麗舞蹈結合得天衣無縫。
新媒介給傳統(tǒng)文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徑。楊柳說,她會在做好線下表演傳承的同時,把線上傳播推廣也做得更久更長。
“我要讓獨竹漂‘漂’到國外去,讓世界更多的人喜歡中國文化!彼f,真要做個仙俠女,乘著獨竹漂“闖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