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雨砌蟬花粘碧草,風(fēng)檐螢火出蒼苔。夏至,是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jié)”中的一個節(jié)日。夏至這一天,“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此后盛夏來臨,夏花燦爛,夏果初生,萬物蓬勃……廣西日報花山副刊特約民俗學(xué)者、知名作家暢談夏日感懷,從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氣文化和廣西民間習(xí)俗風(fēng)情中品味不一樣的夏天——
長夏更宜人
陽崇波
我總是把聽到第一聲蟬鳴的那一刻視作夏天的開始,但實際上夏天早在蟬發(fā)出鳴唱前就已經(jīng)到來了,那一天是“立夏”,通常在公歷的5月5-7日之間。立夏之后是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一年有24個節(jié)氣,只有這六個節(jié)氣屬于夏天。古人將“五天”稱為“一候”,一個節(jié)氣又分為“三候”。這樣一算下來,夏天有三個月之久。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jīng)直立長大,進入了茁壯成長的階段。在古代,農(nóng)作物長得好自然要慶祝和感恩。于是,立夏這天,皇帝率領(lǐng)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南郊,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盼望。這一習(xí)俗從周朝一直沿襲到清代,可謂歷史久矣。
在民間,立夏也有許多有趣的習(xí)俗。一些地方有立夏嘗鮮的傳統(tǒng),嘗的時鮮有青梅、櫻桃、鮮蠶豆等。一些地方在立夏這一天用絲線編成蛋袋,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一些地方還流行在立夏這一天為老人和孩子稱體重。人們在大樹下或是廳堂中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為老人和孩子祈福。廣西的一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食用后可避邪驅(qū)禍。
在夏季,廣西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也有嘗新的習(xí)俗。不過,因氣候和環(huán)境的差異,嘗新卻不一定是在立夏這天。比如苗族農(nóng)歷六月初六的“新禾節(jié)”。新禾節(jié),即吃新米飯之意。此時禾苗成熟成望。為慶祝即將迎來的豐收,苗寨里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有的甚至殺豬宰牛,準備糯米酒、糯米飯、禾花鯉、酸肉等等。六月初六這天,各家由一位長者下田采一把已經(jīng)抽穗的稻禾,在溪水里洗凈拿回家,放在木甑里蒸著的糯米上一塊蒸熟,這就成了象征性的新米飯。隨后,全家聚集在火塘邊,用新米飯、雞鴨、酒水等祭祀祖先,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接著全家按照長幼之序品嘗過新米飯后,進入正餐。當(dāng)天家家戶戶親朋好友齊聚,歡樂暢飲。
說完立夏,自然要說說夏至。
蟬聲一唱,時間就到了夏至。古人把每個節(jié)氣的“三候”結(jié)合當(dāng)時的氣候特征、一些特殊現(xiàn)象又分別起了名字,來表示當(dāng)時的天氣等特點。其中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彬瑁聪南s,叫聲清亮,俗稱“知了”。《禮記》中則寫到:“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币馑际,“夏至日到了,鹿角開始脫落,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旺生,木槿也紛紛開花!卑胂氖嵌嗄晟荼局参,其白色塊莖是一味藥材!鞍胂纳币馕吨奶煲堰^半。木槿花,又稱為“雞肉花”。清新雅潔,純白無瑕,可觀可食,宜賞宜品。從夏至這天起,進入炎熱季節(jié),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更加旺盛。
夏至,正值北方麥收時節(jié)。古人在這天會舉行隆重的祭神祀祖儀式,以此來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因此,夏至作為節(jié)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吨芏Y·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則曰:“夏至日,祭地祇,皆用樂章”?梢娤闹,在古代既是節(jié)氣,也是節(jié)日,稱為“夏節(jié)”“夏至節(jié)”。唐宋之時,夏至要給百官放假。而婦女們在這一天會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說:“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彼蜕茸雍拖隳叶加幸恍┱f法,扇子用來驅(qū)熱,香囊可驅(qū)蚊抑臭。且二者都有裝飾之功效。翻閱南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一書,其中有“夏至節(jié)日食粽”一語,可見吃粽子并不是端午節(jié)獨有。有人據(jù)此認為,端午節(jié)就源于夏至節(jié)。姑且一記。
時至今日,夏至已經(jīng)沒有了作為一個節(jié)日的種種儀式,更多的變成一個食俗。比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北方人要在夏至這天吃面。此時麥收之后,新面剛出,吃面有嘗新之意。而在嶺南則有“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的民諺。嶺南人認為在夏至吃荔枝,一年都會順順利利,無病無災(zāi)。這也是應(yīng)景之俗。夏季正是南方荔枝上市的旺季,吃荔枝也一直是廣西人的心中所愛。桂味、白糖罌、妃子笑、雞嘴、糯米糍、黑葉、白臘等品種的荔枝味美香甜,常常讓人欲罷不能。東坡先生有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更是讓嶺南荔枝名冠天下。據(jù)考證,荔枝富含天然葡萄糖,能補血健肺,對血液循環(huán)、產(chǎn)溫機能有特殊的促進作用。對于心臟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還有壯心健肺的功效。至于為什么要在夏至吃荔枝?食者認為,夏至后天氣日漸炎熱,萬物至此壯大繁茂到極點。此時進食荔枝,或許能將壯心健肺的功效發(fā)揮到極致。
前面說到了扇子。古人稱扇子為“搖風(fēng)”“涼友”“快哉風(fēng)”,足見是夏季避暑的必備。秦漢以后,扇子形制有方、圓、六角等形,面料采用絲織絹素。宋以后,折扇漸漸流行,至今仍然風(fēng)靡。我一直認為夏天最美的景致一定要與扇子相關(guān)。比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毕奶斓囊雇硐x鳴如織,花香四溢,繁星流動,螢火閃爍,此時若是少了一把隨身小扇,實在是少了許多情致與風(fēng)雅。
詩人陸游在《晨至湖上》詩云,“劍南無劇暑,長夏更宜人。啼鳥常終日,幽花不減春。荷香浮綠酒,藤露落烏巾。莫作天涯想,翛然夢里身!彼未膭δ系腊ń裉焖拇ù蟛俊⒃颇、貴州小部地區(qū)。詩人說“劍南的夏天沒有炎熱的暑氣,終日聽到鳥啼,花美不輸春天,荷花香里喝著小酒,青藤晨露落在頭巾上。不要想自己是在天涯,這是在夢里”。我覺得這首詩用來描述廣西的夏天也是十分的貼切。不過,廣西的夏天還有無數(shù)種飄香的瓜果以及綠得讓人沉醉的植物。如此看來,似乎廣西的夏天更宜人。
當(dāng)夏時光好
陳紙
前日,與母親聊天。她突然問:“快夏至了吧”?忙翻手機日歷,臥室窗外花影一晃:夏至果真到了。于是,想古人曾在地上立一竹竿,發(fā)現(xiàn)每年這天,白天最長,太陽影子最短,記錄下:“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薄堑,夏至確實到了。
接著,母親喃喃自語:“不到夏至不熱”——這是家鄉(xiāng)一句農(nóng)諺,其意說:只有到了夏至,才會真正熱起來。母親的眼光跟著我,追到窗外,又說:“家里的禾苗(堵)塞行(距)了”——語氣是在春天了卻的溫軟,一字字,一株株,像瘋長的植物,填充了她思念的空白。
是啊,走過千山云繞,閱過白帆湍流。在城里數(shù)過七百多個日子,于心頭,母親越刻越深的,是家鄉(xiāng)的夏至即景:四起炊煙早,晨露濕衣襟,晝長夜短,這是夏至的特征。盡管如此,母親還是會早起,帶著星辰的余韻,生起灶火。飯菜做好,盛在盆中,打一桶井水,放在水上冷卻,待父親回來吃。
其實,我又何嘗不是?兒時美好記憶,源于夏至后隨之而來的暑假。那時的我,精力像艷陽里瘋長的禾苗,旺盛得很。伴著蟬鳴的聒噪,我上房、爬樹、下河,摘果、捉鳥、逮魚,還趁沒人,脫個精光,跳進池塘,打撈菱角。五六月的菱角啊,摘起來刺手,剝開來美味。晚上,躺在寬闊的草地上,看天空,繁星點點。回過神,帶著滿身蚊蟲叮咬,哭嚎回屋。有時流螢亂飛,捉一些,放玻璃瓶里,看亮光一閃一閃,生無盡喜悅。孩子的熱烈與好奇呀,探索和嘗試著火辣辣的世界。鄉(xiāng)村那些事物,火一樣流淌,紛繁我的眼,填滿我無憂的時光。
人至青年,到現(xiàn)在,步入中年,都在南寧度過。身處亞熱帶南方,夏至的到來,代表著盛夏洶涌而至——這是一年中色彩最豐富、身姿最飽滿的季節(jié)。陽光鋪陳,夏花燦爛,瓜果飄香,一派盎然。
近六七年,愛上晨練與夜走后,真真覺得,這還是一年中最美麗的節(jié)氣。它的美,在于生命的多彩,在于身處其中的詩情畫意。特別是最近一兩年,夏至一到,我發(fā)瘋似的,滿頭大汗到處跑:相思湖公園、廣西大學(xué)校園、廣西藥用植物園、獅山公園、南寧花卉公園、南湖公園、鳳嶺兒童公園┅┅只為去找荷、只為去賞荷呀。聽竹風(fēng)吹過,看塘中新寵,圣潔而嬌羞。年過半百,這樣的小時光,讓我怡然自足。
懂生活的人,不在乎物質(zhì)有多豐富。曾于夏至,我用硬筆,在粉箋上寫下這樣的句子:“晨起,臥醒花影,遠山溪行;午后,小啖荔枝,蒲扇輕盈;暮落,殘云收暑,月到天心!倍潭處仔行∽郑L(fēng)物與情趣,了明通透。有了這樣的時光,誰不想念夏至呢?
聽聞,夏至,古時有曬書的習(xí)俗!皶矶嗲樗乒嗜耍炕钁n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愛讀書之人,多是惜書之人。把蟄伏一個冬春的書,抱到伏天的太陽下曬曬,除去濕氣,祛除蟲蛀。
寫到曬書,就想到藏書。眉目之間,我頓時開始生機勃勃。告訴你們吧,我覺得,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坐擁書城,讀文著書。迄今為止,我算也有兩三室的書吧,至少,不缺書讀。每逢周末,或睡前,不管夏至后天有多熱,空調(diào)一開,捧一本書讀,或枕書不讀臥看天,能待上一整天。再酷暑的時間,也彌漫成了逍遙的光陰。
我想,寫再多,我們和夏至的故事也不會結(jié)束?傊磺卸歼來得及——如果我們能得到夏至的原諒。夏至之后每一天,不要害怕炎熱,只在乎是否勞作;不要忌諱汗水,要問是否勤奮;又或者,先不去想人生是否有收獲,而是問是否付出了足夠的熱忱。你在心里說:光陰終究有期,時光依然美好。年華不老,愛在當(dāng)夏,努力在當(dāng)下吧!
咖啡里的夏
李明媚
今夏,雨水特別多,雨一場接著一場,灑落在邕城的街頭,公園,巷子里。
一場雨過后,久違的陽光從夏天里出發(fā)了,帶著一縷縷久違的花香,藏著一絲絲野外泥土的氣息,也攜著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甚至還帶著蜜蜂和蝴蝶一起撲進了三街兩巷,飛進了藏在三街兩巷時光里的咖啡屋。
三街兩巷是南寧的一處老街,落在市中心的位子,就像一棵參天古老的大樹立于天地之間。小巷旁、店鋪前、廊道上,門前屋后,紅彤彤的燈籠高高掛起,隨風(fēng)晃動,像一片片流動的云彩,飄閃飛舞在廊檐間,靜心凝視,又像看見過往時光盛放在歲月枝頭……
我獨自走在小巷里,穿過紛紛攘攘的人群,高跟鞋敲擊在被雨水清洗過的青石板上,思緒隨陽光漫無目的地飄飛……驀然間,看到了一扇古樸的小門,門是打開的,仿佛向人敞開了另一個世界的時光之門,讓人去窺見人世間更多的風(fēng)景,讓人去和更多的生命遇見。一眼望過去,正好窺見門里一束束開得正艷的月季花爬上了墻。
受不了一扇敞開的門和里面那一束束月季花的誘惑,轉(zhuǎn)身跨進了這道門檻,走進了時光之門。擺滿琳瑯咖啡杯的柜臺里立著一位圍著圍裙的女子,她的齊耳頭發(fā)溫順地別在耳后,沖我點頭致意,仿佛夏天里的陽光,照亮了院子。陽光穿過天井,照到天井里的一張桌子上,照在桌邊那位戴著帽子的男士身上,他手上的香煙寂寞地燃著,煙霧在修長的手指間纏繞著。壁上掛滿了畫,多是油畫,一些角落掛著五顏六色的瓶子,墻邊瘋長的花兒,每一處都透著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每一處都有著濃郁的藝術(shù)氣息,當(dāng)它們與咖啡的香味融合在一起,給人的感覺獨特又奇妙,寧靜而又祥和。
我似乎聞到了夏天的味道,嗅到了歷史深處的一絲絲氣息,夏天、花香、泥土、遠方、蜜蜂和蝴蝶,那些木頭、青磚、古瓦、舊時光,遇見了從春天一身疲憊走來的我。
點了一杯咖啡,我在一處安靜的角落坐下,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我渴望遇見一份安寧,一份樸素,一份簡單,還有一份午后的心情。用小勺子輕輕攪動著杯里的咖啡,咖啡的香味在四周彌漫開來?Х鹊南阄吨型钢环菘酀拖袢松奈逦。我喜歡咖啡,喜歡咖啡香味中的那份苦澀。我喜歡咖啡,緣于奶奶,小時候,奶奶只要回到她的故鄉(xiāng)越南,回來時行李總會塞著一包包咖啡豆,奶奶把一粒粒的咖啡豆裝進一個小石磨,在奶奶雙手的轉(zhuǎn)動下,石磨里的咖啡豆就變成了細膩的咖啡粉。從生命的一種形態(tài)到另一種形態(tài),這是咖啡豆的一生,也是咖啡豆另一種生命的呈現(xiàn)。奶奶時常用這些粉沖上燒開的開水,時不時地抿上一口,喝著喝著奶奶的眼里就泛起了淚光。
故鄉(xiāng)在遠方,我在奶奶的淚光里看見了遠方,看見了故鄉(xiāng),那也是奶奶心頭的遠方。那一杯杯咖啡里生長著奶奶思念的故鄉(xiāng)。后來,長大了,我才知道,那或許奶奶人生的味道。
奶奶年輕時,就嫁給了中國的爺爺,一直生活在廣西邊陲的小村莊,這是一段異國的姻緣。爺爺待奶奶很好,兩人是自由戀愛,奶奶的心在中國廣西扎下了根,有了父親,又有了我們。故鄉(xiāng)似乎離奶奶越來越遠,奶奶一生中有過幾次短暫地回越南探親,把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帶走又帶回,也帶回了一包包思鄉(xiāng)的咖啡豆。奶奶的人生藏在一杯杯咖啡里。2012年,奶奶最后一次回越南,那年她87歲,年事已高,腿腳都很不方便,我們心里都一萬個不同意她回越南,但當(dāng)看到奶奶時常站在窗前望著遠方,看到奶奶在偷偷地擦眼淚,我知道奶奶想回故鄉(xiāng)圓自己的思鄉(xiāng)夢。那年,我與父親陪同奶奶一道踏上了越南的土地。奶奶把思鄉(xiāng)之情又一次栽種在她的故鄉(xiāng)越南海防的土地上。
這一次,奶奶回故鄉(xiāng)后就在越南住下了,奶奶在越南海防住了兩年,那是和廣西一樣的水土,卻綻放著不一樣的異國風(fēng)情。對從小隨著奶奶長大的我來說,奶奶在哪,家就在哪,自從奶奶回越南暫住后,我便常常去海防探望奶奶,每次過去,奶奶總喜歡泡咖啡給我喝。在一杯杯咖啡里,我漸漸理解奶奶一杯咖啡中漂泊的人生,也漸漸喜歡上了咖啡,總愛在一杯杯咖啡里品嘗人生的五味。奶奶在越南住了兩年,或許是太想念我們了,又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回歸,奶奶終于答應(yīng)讓我們接回中國的家中,回來住了一年,最愛我的奶奶在90歲的時候永遠離開了人世。后來,我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奶奶,后來,每次喝咖啡,我總會想起奶奶,那或許奶奶人生的味道。
攤開一本書,在咖啡店看了起來,店里很安靜,在安靜的時光,一本書就像一杯咖啡。下午的陽光透過窗欞,讓一杯咖啡明亮活潑起來,我遇見了夏天的一份寧靜和恬淡,時光總在身邊不經(jīng)意間流失,一杯咖啡又讓我不由想起了和人間走散的奶奶,這些年我把對奶奶的思念藏在對一座城市和遠方的無限想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