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湯水煮熟的饃,也是金黃色的。
稻草湯水煮熟的饃,也是金黃色的。
新春走基層 我在家鄉(xiāng)過大年
武鳴壯族人過年愛吃稻草饃
這是一道網(wǎng)上沒人推薦過的神秘美食
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記者 馮耀華 文/圖
過年吃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xí)俗,有人在年除夕包餃子,有人做年糕……而在南寧市武鳴區(qū)羅波鎮(zhèn),過年必須要吃的一道美食,就是稻草饃,F(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上,各類地方特色美食推薦層出不窮,但稻草饃在武鳴的縣志、乃至于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上,都沒留下任何的痕跡——不如跟隨記者一起,探訪這道神秘的美食。
稻草饃的制作工序中,第一道工序最為關(guān)鍵:要選用一大捆曬干的稻草,從中精選粗壯整齊的草根,剔除掉細碎的稻草;再選一塊干凈的水泥地,點火燒稻草,待到稻草全部燒成灰后,用簸箕把稻草灰裝好,并在稻草灰下面墊一塊布,用燒開的開水往稻草灰中間淋,開水慢慢滲透過稻草灰;通過布條過濾,用干凈的桶接住滴落的過濾水,水就會變成金燦燦的稻草水,壯語里諧音叫“樣油”。攢夠“樣油”后,用“樣油”來浸泡糯米,要浸泡一整個晚上。第二天,白色糯米被稻草水顏色浸泡后,變成黃色糯米。黃色糯米鋪開晾干后,就可以碾成糯米粉準備做稻草饃。
接下來做稻草饃的工序,跟做艾葉粑粑或者包餃子的工序差不多。稻草饃的傳統(tǒng)餡料有三種,一是紅糖餡,二是蓮藕碎豬肉,三是豆腐蒜葉和碎肉。做稻草饃還有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那就是煮的時候,稻草饃不蒸也不煎,必須是水煮,水煮也與眾不同,水不能是白開水,必須是稻草湯。一大鍋開水煮開后,放兩小捆扎好的稻草入鍋,再煮開十來分鐘,待到鍋內(nèi)的水全部變成黃湯后,將稻草撈出,再把包好的糯米饃放進鍋內(nèi)水煮,蓋上鍋蓋十分鐘。原先沉在鍋底的饃饃煮熟后會一個一個地浮上水面,表明此時饃已經(jīng)熟了。此時撈起饃饃,就可以開吃了。
因為全程用的都是農(nóng)家最常見的稻草,不用任何的添加劑,稻草灰染色,稻草湯水煮,出鍋的饃一個個鮮黃鮮嫩,透著稻草的清香,咬開后滿嘴也是稻草的味道,因此它被叫做稻草饃。在武鳴區(qū)的羅波鎮(zhèn),逢年過節(jié),人們絕不會使用那些從超市買回來的添加劑,而是使用這樣的傳統(tǒng)做法。稻草饃延續(xù)至今,也成了節(jié)慶必備的美食,每到春節(jié),外出的游子回到家鄉(xiāng),吃一口母親做的稻草饃,那這個年過得才算完滿。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