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科教 > 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 > 要聞 > 正文 |
"周六課堂"十年不輟 兩千名大學生志愿者接力義教 |
2018年05月06日 08:01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羅素玲 編輯:陸權香 |
為了讓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有伴學習 社區(qū)“周六課堂”十年不輟 兩千大學生志愿者接力義教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羅素玲 文/圖 志愿者在“周六課堂”上輔導轄區(qū)兒童學習。 “姐姐,這道題我不會做,請你教教我好嗎?”“好。你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嗎?”“一千克!” 這是5月5日上午,柳州市魚峰區(qū)麒麟街道元江社區(qū)“周六課堂”上的一個鏡頭。即使小朋友的答案很“離譜”,也沒有責備,沒有嘲笑,只有耐心的引導。被小朋友喚作姐姐的,是廣西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志愿者覃詩婷,通過她的引導,小女孩很快完成了家庭作業(yè)。 而這樣的鏡頭,已在“周六課堂”上延續(xù)了近十年。 1 新型留守兒童引發(fā)社區(qū)深思 5月5日上午,“周六課堂”里坐的10名轄區(qū)中小學生中,有一半是“老生”。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黎柳軒,從一年級開始,每周六都來這里學習、做作業(yè),現在已有三年。另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韋玉霞,雖是去年春季才來,卻一次課也沒有落下。 很多孩子覺得上興趣班、培訓班太辛苦,喊著要減負。這里的學生為何樂此不彼? “這個課堂是我們?yōu)橥鈦韯展と藛T隨遷子女特設的。”元江社區(qū)負責人鄔淑文介紹說,10年前的元江社區(qū)還叫“元寶社區(qū)”,由于轄區(qū)的外來務工人口多、非公企業(yè)多,隨遷而來的兒童雖與父母、家人住在一起,但因家長早出晚歸,幾乎沒有周末、沒有節(jié)假日,無暇陪伴他們;同時,又因家庭收入有限,無力去上興趣培訓班、請家教,每到周末,這些孩子甚至比留在老家更孤獨。當時的社區(qū)黨委書記蘇瓊鶯,看到這些現象非常著急,就在社區(qū)創(chuàng)辦了“周六課堂”,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提供結伴學習的環(huán)境。 課堂創(chuàng)辦后,立即得到了廣西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支持。社區(qū)與協會攜手至今,邊探索邊拓展,從最初幫助中小學生找到一起學習的小伙伴、安靜環(huán)境,到現在每堂課上都有新知識、新活動,滿足了大部分轄區(qū)留守兒童的需求。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