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縱橫
城市治理須順應群眾需求而變
林 偉
據(jù)《南國早報》報道,近年來,南寧市圍繞開展“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通過建立高位協(xié)調統(tǒng)籌機制、健全和完善長效治理體系、構建多維有效的考評制度、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等先進技術,持續(xù)推進城市管理方式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讓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城市是市民的家園,一直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和期盼。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一座有品質、有品位的城市,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要靠城市管理來實現(xiàn)。
近年來,南寧市持續(xù)推進城市管理方式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讓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這不僅值得我們點贊,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
“城,所以盛民也!背鞘械暮诵氖侨,無論是道路、橋梁、市場、廁所等基礎設施,還是廣場、公園、運動場地、綠地花圃等休閑娛樂配套設施,都與廣大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是城市宜居宜業(yè)的必要條件,須臾不可或缺。但是,城市建設得再好,設施再齊全,外表再漂亮,如果城市管理水平上不去,管理缺位、失位、不到位,城市發(fā)展就容易跑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會無處可尋。
過去我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F(xiàn)在每天起來,水、電、氣、電話、公交、垃圾清運等,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會給群眾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引發(fā)民憂民怨。城市精細化管理是破解城市管理難題、提升城市環(huán)境品質的有效途徑,已成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選擇,也是民生民意的最大需求。
南寧市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年”活動,推進城市治理向精細化長效化轉變,映射著城市公共管理者的智慧和決心,凸顯出提升城市品質和管理水平的一個關鍵元素,就是一切工作都要圍繞為民、便民展開,使城市治理方式圍繞群眾需求而變化,讓城市治理有力度,更有溫度。
城市治理方式圍繞群眾需求而變化,是城市管理的趨勢和走向。時下,在一些城市,為什么群眾反映強烈、愿望迫切的“停車難”“過街難”“找路難”“休憩難”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管理粗放,公共服務供給不到位、不精細。群眾可以諒解一時的不便,不能諒解解決問題遙遙無期。
要不斷優(yōu)化城市環(huán)境,提升城市品質,進而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就必須狠下功夫,下足“繡花”功夫,從群眾的需求出發(fā),重視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變“以管為本”為“以服務為本”,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讓城市真正成為廣大群眾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可以“詩意棲居”,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管理是跟時代同步、與發(fā)展相隨的漸進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走進新時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新看法和新期待。而不管怎么變化,群眾孜孜追求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是最真實的反應、最樸素的訴求。城市治理方式圍繞群眾需求而變化,讓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提升城市品質和品位的根本標尺,各地必須正視之、慎處之、妥為之、踐行之,在不斷解決新問題、新挑戰(zhàn)中提升城市品質和管理水平,推動城市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