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9月3日電(記者郎秋紅 邵美琦)“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chuàng)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前夕,楊靖宇將軍之孫馬繼民走進吉林省靖宇縣楊靖宇小學,和孩子們一起唱起《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他告訴孩子們:“我的爺爺楊靖宇將軍不僅是沖鋒陷陣的戰(zhàn)斗英雄,也是熱愛創(chuàng)作的文藝家。這首歌就是他在抗聯一路軍成立后創(chuàng)作的!
今年是楊靖宇將軍殉國80周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抗聯研究專家劉賢陸續(xù)采訪過300多位抗聯老戰(zhàn)士和知情人,讓她印象最深的,是這些老人們唱歌時的神情。“他們可能記不清具體的戰(zhàn)斗時間和地點,但是每個人都會唱歌,而且一旦唱起當年那些歌曲,眼神就變得格外明亮,格外堅定……”
東北抗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作戰(zhàn),楊靖宇卻是出了名的愛唱歌、愛音樂。抗聯老戰(zhàn)士、原柳州軍分區(qū)副司令員沈鳳山曾經回憶說:“當年,咱們抗聯一路軍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愛唱歌。楊靖宇將軍提出,越是條件艱苦,越是要有歌,密營里就是只有一個戰(zhàn)士,也要有歌聲!
1933年9月18日南滿游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師后,楊靖宇主持頒布了一系列規(guī)則、條例,召開士兵會議民主議事,討論作戰(zhàn)情況。他還經常組織開展文娛活動,學習文化,進行歌曲比賽。他提出連以上干部要做到“四會”:會嘮嗑(做群眾工作),會吹口琴,會講故事,會拉歌。
劉賢說,楊靖宇將軍領導的抗聯部隊里,有一支20人的口琴樂隊。樂隊剛成立時,為教部隊里“只會扛槍拿鎬”的戰(zhàn)士學會音律,他們選出8位戰(zhàn)士站成一排,“哆-來-咪-發(fā)”演示給他們看,一個音階一個音階地糾正,一段旋律一段旋律地反復練習。戰(zhàn)士們有的嘴唇吹破了皮,有的吹腫了腮。沒有口琴的戰(zhàn)士就拿起銅盆銅碗當打擊樂器,或者干脆拍著巴掌跟著口琴的節(jié)拍合奏……
1935年10月,在抗聯一、二軍那爾轟會師的聯歡會上,楊靖宇將軍站在場地中央,親自指揮口琴隊演奏《勸告滿軍抗日歌》等。戰(zhàn)士們有的手拿筷子,有的敲著茶缸,和著樂曲大合唱……歌曲雖短,卻充滿了戰(zhàn)斗的豪情。在那精神和物質都極度匱乏的艱苦歲月里,歌聲和口琴給抗聯將士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亮點和顏色……
“十冬臘月天,松柏枝葉鮮。英雄楊靖宇,長活在人間!苯陙,先后有8萬多名學員來到楊靖宇干部學院,重走抗聯路、學唱抗聯歌。
穿越80多年的滄桑歲月,在白山松水間,在抗聯英雄們戰(zhàn)斗過的地方,歌聲依舊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