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春風(fēng) 杯中禪意
——書法家黃智安
梅語涵/文
初見智安先生,應(yīng)在2007年秋,當(dāng)時沒有留意,只知先生書畫皆好。之后一直沒有交集,直到今年的10月上旬才算真正認(rèn)識。
先生好茶,藏茶亦多,且是市面上少有的茶,有價無市;先生亦有好茶器,一甌一壺,一盞一杯,都有禪意。好茶器不一定就是沏好茶,有時候沏的是幾重遠(yuǎn)山,兩行飛燕,一川煙雨,沏的亦是春光瀲滟好光陰。
只要先生在南寧,逢下雨了,總喜約三五老友相聚。老友不一定足夠老,活到?jīng)]有性別沒有年齡。只要雨絲輕揚(yáng),便想著是不是要去先生家小飲幾杯了。先生喜在書房煮茶待客。書房有琴、畫、書、香。席間梵音傳唱,筆墨書香,一談一笑,一斟一飲間茶至半酣。窗外雨聲淅瀝,屋檐上有雨滴似更漏。窗里眾人高談闊論,品茶談書畫。屋外的雨,一聲、兩聲,訴人意;屋里的茶,一壺、兩壺飲平生。每次與先生的茶約,都是乘興而去,盡興而歸,因有雨,更有一種動人的詩意。
先生自幼習(xí)書法,小半生都在研習(xí)書法中。
他的行書,以從容跌宕及那看似不動聲色的鏗鏘,以行云流水之勢躍然紙上,如此飄逸又如此淡泊。行書書的是天高云淡,寫的是遠(yuǎn)上寒山,樓臺高望,閑庭坐看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似又醇又儼的白茶,入口極其清淡鮮爽,此中滋味深得我心。
他的楷書,凌厲張揚(yáng)之勢收了,一撇一捺全是人間真意,讓人看了只覺山川俱美,風(fēng)煙俱凈,宛如藏了幾十年的普洱茶,年代越久,味道會越醇厚,越有氣象。特別喜歡小楷,一個一個小小的楷體,如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清素動人,像江南水鄉(xiāng)一闋瘦瘦的詞,深遠(yuǎn)清美,有著說不出的韻味。
先生的草書,真是草,提筆落墨,一揮而就,力透紙骨,背后有張揚(yáng)的傲氣,金戈鐵馬之聲亦凜凜流蕩,一筆一劃之間,便是山高水遠(yuǎn)。多遼闊多帥氣多跌宕呀,形式多變又不拘泥,像吹花嚼蕊的少年,要多輕狂就有多輕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那是怎樣的鮮衣怒馬,意氣風(fēng)發(fā)。
大概是因為先生信佛,有一顆禪心,連字也有了佛性,觀之如沐春風(fēng)。先生也練習(xí)太極,他的字,也如太極,外圓內(nèi)方,亦柔亦剛,看似隨意卻不隨意。平凡的生活里,有書法相伴,煙火的日子就會變得生機(jī)盎然,書法,以飽滿的姿態(tài),傾訴著人間的暖意。
先生身上有著厚重的文人情操,每每與之煮茶閑談,總覺得他應(yīng)該是生活在晚宋年代,一襲長衫的男子,獨(dú)坐汴梁的月下,撫琴遣懷、飲茶聽落花。
也許每個文人都有江南情結(jié),那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清愁。先生每年都會抽出時間,追尋前人的足跡,游走在江南的山山水水之間,探古訪幽。江南的人文情懷,更讓他沾染上了淡泊的風(fēng)骨,不知道他要走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也許和他的書法一樣,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遠(yuǎn)游之中,在一頁頁的字里行間,返璞歸真。當(dāng)他萬水千山走遍,蒼;仡^時,塵埃中會開出一朵千古大美的花。
而我,則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遠(yuǎn)遠(yuǎn)看著那朵花,聞著淡淡的香,這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