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一廊一網” 服務“一帶一路”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姜木蘭
泛北部灣區(qū)域作為中國與東盟陸海連結的紐帶,日益受到各方關注。廣西通過參與建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實現了陸海統(tǒng)籌、有機銜接,主動融入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
第九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將首次在泛北論壇總框架下同期舉辦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fā)展論壇與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工作會議,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海上合作與陸上合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突出泛北合作陸海統(tǒng)籌的獨特作用,彰顯它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的特殊優(yōu)勢,展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開放包容的鮮明特色。
“一帶一路”也明確提出建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該走廊以廣西南寧和云南昆明為起點,以新加坡為終點,縱貫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是中國連接中南半島的大陸橋,也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跨國經濟走廊。
隨著中國-東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也在積極推進,并對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共同發(fā)展產生巨大的帶動效應,初步實現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與此同時,利用亞投行和海絲路基金等投融資渠道,各方的投資合作規(guī)模不斷擴大,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2013年,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正式成立。幾年來,雙方從集散向集聚合作方向深化,著力構筑海上互聯互通網絡、開拓海上務實合作、建立中國-東盟海洋伙伴關系,取得了一系列實效。
今年以來,廣西北部灣港已新增三條外貿集裝箱航線,越來越多來自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開始經由廣西運進中國、東盟各地。
今年1月27日,來自伊朗的貨輪緩緩停靠在欽州港,北部灣港首條直航中東地區(qū)航線開通;3月6日,“北部灣港-緬甸-馬來西亞”集裝箱航線在欽州保稅港區(qū)首航;4月20日,法國貨輪“金格來”帶來了越南的各種特產……
近年來,廣西北部灣港口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目前已開通至香港、越南海防、馬來西亞關丹、新加坡等30余條內外貿班輪航線,基本實現了東南亞地區(qū)全覆蓋,2015年,北部灣港口累計完成吞吐量1.28億噸,同比增長3.68%。其中,集裝箱完成14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6%。
按計劃,到2020年,北部灣港口吞吐能力將達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800萬標箱,基本建成北部灣集裝箱干線港,北部灣區(qū)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初具雛形。屆時,以欽州為基地、覆蓋東盟國家47個主要港口城市的航運物流帶、臨港產業(yè)帶及港口城市聯盟將基本形成。
目前,中國與東盟雙方正進一步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各種生產要素聚集,實現充分互動和優(yōu)勢互補。通過整合各類資源,促進區(qū)域經濟快速發(fā)展,這既是業(yè)已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是共謀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一廊一網”與“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接的重要步驟。
下一頁 |
第 [1] [2] 頁 |